在無人駕駛模式下,分時租賃汽車和網約車在技術上相差無異,因為均無需用戶自己開車。然而,兩者在商業(yè)模式方面仍存在著一些差異。汽車分時租賃用戶會為特定車型選擇特定的品牌,而網約車用戶則對來自特定品牌服務提供商的特定運輸服務感興趣。個體用戶肯定會在兩種模式之間切換,這意味著兩種模式都擁有明顯的商業(yè)潛力。
城市與鄉(xiāng)村:可以預見的是,這兩種出行的共享方式的主要應用地域將是城市地區(qū)。 Robotaxi(“已能共享且自動駕駛的”)特別適合在城市推廣。
預防交通事故,同時減少擁堵,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使其能容納不斷上升的交通流量。私家車的使用,不管是自動的還是無人駕駛的,仍主要集中在鄉(xiāng)村地區(qū)。在城市中,把這些私家車納入廣泛使用的Robotaxi網絡中,將能減少私家車的使用。對于那些仍重視自有車輛的消費者而言,自動私家車則往往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漸進式車輛分化:盡管乘坐機動交通工具的出行方式發(fā)生了變化,但我們仍然認為在尺寸和細分方面,將會出現漸進分化。在高端車和平價車細分都會有共享汽車,但由于主要是城市使用,這些車輛很可能是座位較少的小型車。相比之下,自動駕駛私家車往往是大型車,尤其是高檔車。
然而,汽車的未來,將不僅是一個關乎共享和自動化的問題,而且也是一個關乎互聯(lián)和電動化的問題。由于電力驅動系統(tǒng)的快速發(fā)展,可以預測絕大多數4級和5級自動駕駛汽車將是電動汽車。同時,這也預示著更大程度的互聯(lián)可能性,部分原因是,電動汽車的大幅推廣將成為自動駕駛汽車廣泛使用的先決條件。此外,互聯(lián)汽車這個概念還涵蓋各種汽車及互聯(lián)服務。
全球汽車市場將如何變化?
以個人里程這個概念為基礎,我們計算了占新車銷售總量的電動汽車百分比。我們最初研究了聚合因子,以表示每輛車平均載人率(在本文后面會有關此概念的更詳細釋)。此因子有助于我們將個人里程轉換為車輛里程。反過來,我們也能借助這一因子,以確定電動汽車年行駛里程所需的保有量。通過某一種出行方式的車輛保有量周轉率及其變化,我們能夠計算歐盟、美國和中國所需的新車銷量。自動共享出行方式的普遍化以及相關自動化水平的變化,對電動化時代的到來有著積極的影響。
出行時交通工具的選擇將會發(fā)生改變:用戶角色的變化趨勢顯示,預計到2030年,自動和共享的出行方式將變得更為普遍。這不僅會對駕駛風格,而且會對車主產生影響。
歐洲
目前歐洲所有出行中使用共享服務的占比不到1%。到2030年,隨著年復合增長(2017-2030)的提高(預計超過20%),這一比例將大幅上升,到2020年下半年在行駛里程總量中的比例將達到10%以上。2022年左右,自主駕駛車輛將可以上市。這 些第一代全自主駕駛汽車可能主要著眼于共享概念,因為如前所述,這是其首選的使用領域。這將大大推動共享服務,因為靠“人力成本因素”已行不通。2022年到2030年,由自主共享概念衍生的市場份額的年平均增長率可達70%以上,到2030年將占出行方式的25%以上。根據我們的預測,到那時,傳統(tǒng)自駕車的里程占所有汽車里程的比例要遠遠低于50%。與此同時,自主駕駛汽車里程數占所有汽車里程數的比例可達40%以上。
美國
在美國,目前只有1%以上的個人車輛行駛里程采用的是共享形式。2021年此比例可能會超過5%,到2030年可能會高達33.5%。那時,無人駕駛共享汽車的使用比例可接近10%,自主共享汽車的可接近24%。并且,到2030年,美國境內的個人里程中,自主車輛的里程將接近36%。
中國
在中國,共享汽車的比例可能會進一步上升。目前,部分城市已經限制新車注冊,勢必對共享汽車概念的推廣產生積極影響。我們認為,到2030年,個人里程中使用共享汽車的比例將有可能達45%以上。
在中國,由于接受程度和需求水平較高,自主駕駛汽車將會得到快速推廣。到2030年,自主駕駛汽車里程占所有汽車里程比例將會接近一半。
保守預測:未來出行方式受各種因素影響,無法準確預測。法律和技術條件一直在不斷變化,給適應新興出行方式方面帶來了一定的自由度。消費者對自主共享汽車的態(tài)度和接受度取決于其未來的發(fā)展。雖然我們能確保向自主化共享化演進的方向清晰明朗,但不可預見的關鍵事件(如技術故障導致的致命事故)可能會對接受程度和需求水平產生長期影響。
因此,普華永道Autofacts決定進行保守預測和樂觀預測。在保守估計的情況下,根據國家和地區(qū)的不同,使用自主技術車輛的滲透率將為10%到15%。此種情況下,消費者接受技術以及法律的原則和水平將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