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首先說我認為在現(xiàn)階段,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還是必要的,什么原因?電動汽車從總的來看,它對可持續(xù)發(fā)展,對汽車的產業(yè)轉型升級,從戰(zhàn)略來看有很多好處。但是就目前的技術狀況看,動力電池的技術就是貴,成本就是高,從材料到制造。就造成電動汽車的成本或者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遠遠低于傳統(tǒng)車,比如現(xiàn)在同級別的汽油車可能賣7萬塊錢,一個電動車可能就要賣14萬塊錢,比它多一倍,同樣的車,同樣的功能,蓄時歷程還短還貴,這個肯定沒有市場。從能源消耗,國家安全,從整個可持續(xù)發(fā)展階段來講,對新能源汽車扶持一把,給的政策讓它盡快的走到市場是必要的。
從全世界來看,各大發(fā)達國家都是這樣的,美國,日本,德國都給補貼。全世界電動車都需要補貼、支持一下?,F(xiàn)階段是屬于政府引領市場的產業(yè)化前期,在這個時候,新能源汽車還不可以在市場上跟傳統(tǒng)車比拼的時候,國家扶持一下。當它達到一定規(guī)模,成本自然會降低,它就會提高競爭力,可以和傳統(tǒng)車相比較,那個時候國家再撤出補貼。
至于說補貼給誰,怎么補貼,我認為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不同的措施,但是總的趨勢都是希望它快點走。
閭丘露薇:讓消費者愿意買。
林逸:對。
閭丘露薇:消費者不買,再怎么補貼也沒有用。我剛才沒有問,你們預計今年銷售多少輛?
林密:銷量方面,我們做的比較靈活,但是產量方面我們可以達到比較大的量。現(xiàn)在在北京、上海、深圳開三家店,今年之內主要集中這個地方。現(xiàn)在已經開始預收訂單了,估計今年應該是準備期,但是在明年會開始進入一個爆發(fā)期。
閭丘露薇:具體數(shù)字可以透露嗎?
林密:不能講。
閭丘露薇:我比較關心他們到底準備生產多少輛。
林密:我可以透露這樣的信息,騰勢的生產和研發(fā)都是非常嚴肅的,我們的產線是專門為電動車投資,獨立建造的。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么大的產能或者是非常靈活的產能可以隨時跟著市場的變化去調整。
閭丘露薇:你們兩家呢?生產線是?
干頻:剛才林總講的,我非常同意他的觀點。國內上了公告目錄的新能源汽車很多,實際銷售量很少。就是因為在開發(fā)的過程中不是很嚴肅,傳統(tǒng)車36個月做開發(fā)幾億的投入。很多新能源汽車一年就開發(fā)出來了,新的東西本身問題就多,投的錢少,時間短肯定會出問題。比如我們插電的車是三到四年開發(fā)的,所以這一塊,我就覺得你真正要量產的話,一定要嚴肅。否則匆匆忙忙上市,可能會毀了整個新能源汽車。
第二個,電動車最大的問題是兩個,一個是蓄時短,第二是充電樁,今年我們大概是500到1000臺左右。我們現(xiàn)在在營銷模式上也是比較大的問題,純電動車走下去,在個人的消費可能會有瓶頸在中國,因為它很難自己去建樁為它走。不像美國,所以我們現(xiàn)在在主推的是分時充電,可以比較好的解決充電問題。第二可以解決蓄時里程的問題,我現(xiàn)在感覺電動車分時充電是好的辦法。所以我們主推是電動車,如果真能打通一年3000-5000都是有可能的。分時充電,我們非常看好。其他的車租賃牌照不給你,我個人非??春眉冸妱榆嚒2咫姼冸妱記]什么差別,像有充電樁費用會低一點,如果有了充電樁百公里只有2.3升,對于550充電式明年會有4000-5000臺。
閭丘露薇:你們呢?
林逸:北汽是這樣的,我們說乘用車這塊。北汽去年賣了1628輛純電動車,市場表現(xiàn)還可以,我們號稱在國內也是走在前面了。北汽今年有比較大的推廣計劃,按照計劃我們今年準備推2萬輛純電動汽車,我個人感覺難度蠻大。我認為難度不在于生產裝備上,我們已經建了一個生產基地,可以做到單年生產2萬輛,但是市場沒有形成那么大,所以生產能力有,市場沒有,就沒有生產那么多。今年如果滿足,我們有能力造出這些車,但是北京市場我們按照一萬來算,我個人認為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實現(xiàn),我們再到深圳去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