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說了這么多,還是數據最有說服力,來看看各個廠商市場占比。其中,以松下為代表的日本電池企業(yè),市場份額最大;以LG化學、三星SDI為代表的韓國

總結

說了這么多,還是數據最有說服力,來看看各個廠商市場占比。其中,以松下為代表的日本電池企業(yè),市場份額最大;以LG化學、三星SDI為代表的韓國廠商,技術實力雄厚,發(fā)展穩(wěn)健,在國際市場上動作頻頻,然而卻折戟中國市場;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企業(yè),正奮力追趕,不僅成為國內翹楚,還在國際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看各代表廠商。從2014年到2016年上半年,在各國代表廠商中,松下的市場份額始終保持在40%左右,表現穩(wěn)定,并且產量隨著市場總量的增加 而逐年增長;LG化學三個階段的數據分別為13%、12.5%、7.9%,盡管銷量逐年上升,然后市場份額卻呈下降趨勢;三星SDI的數據為4.6%、 4.4%、4.3%,整體保持穩(wěn)定,并且全球排名始終在第6位,在市場上并無明顯突破;比亞迪發(fā)展最為迅猛,成為電池領域的一匹黑馬,不僅連續(xù)兩年實現銷量翻番,世界排名從第四上升至第二,三個階段的市場份額數據為6.7%、14.4%、19.4%。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趨勢日漸明朗。松下、LG化學和三星SDI等日韓企業(yè)紛紛在中國建設動力鋰電池生產基地,欲分食市場“大蛋糕”。而從總體上看,全世界的鋰電產業(yè)主要都集中于中日韓三國,中日韓三國形成的動力電池市場格局,短期之內都將保持下去。

其中,日本技術實力雄厚,制造工藝、產品的一致性和制造效率上做得較好。韓國則憑借特有的大財團集中資源進行重點發(fā)展,以成本優(yōu)勢搶占市場。而中國企業(yè),正在奮力追趕,縮小其中的差距。電池目錄的發(fā)布,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國內電池企業(yè)。但對于現在的國內市場,“鯰魚”的存在是必要的,競爭意識可以讓行業(yè)的發(fā)展趨于健康。有了日韓企業(yè)的競爭,國內企業(yè)更易改善不足、獲得進步。相信隨著中國電動汽車廠商的崛起,比亞迪取代松下成為動力電池行業(yè)的第一,將僅僅只是時間問題。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動力電池
我愛電車網
中國電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