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億美元。福布斯2019年富豪榜顯示,巴菲特身價凈值825億美元排全球第三,其他投資相關的富豪(孫正義216億美元、西蒙斯215億美元等)排43名開外。

201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

201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

巴菲特的一生都在做市值管理,54年前解散合伙企業(yè),入主伯克希爾-哈撒韋(NYSE:BRK)是其傳奇的開始,三個數(shù)字足矣概括其成就:

18.7%。1965年-2018年伯克希爾每股凈資產年化增長18.7%,同期代表最強經濟體核心資產的標普500年化增長9.7%;

5057億美元。截止2019年6月9日伯克希爾市值5057億美元,僅次于微軟、亞馬遜、蘋果、谷歌這四大互聯(lián)網巨頭;

825億美元。福布斯2019年富豪榜顯示,巴菲特身價凈值825億美元排全球第三,其他投資相關的富豪(孫正義216億美元、西蒙斯215億美元等)排43名開外。

這樣的成就是怎樣做到的?我們選擇以市值管理這個角度為切口來談一些理解。需要說明,市值管理的內涵不是簡單拉升股價,而是講究價值創(chuàng)造和價值實現(xiàn)。

如是,我們總結了巴菲特市值管理的10條錦囊妙計。

1商業(yè)模式重大轉型

1964年,巴菲特收購大型紡織廠伯克希爾的股權,可以說起步于逐漸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上。紡織業(yè)是一個資本開支極大的糟糕行業(yè),需要不斷的投資廠房和機器,掙扎二十多年(1984年)之后巴菲特選擇停止紡織業(yè)務。

“當一位聲名顯赫的管理人,遭遇一個聲名狼藉的夕陽產業(yè)時,往往是后者的名聲得以繼續(xù)”,摘自1980年致股東信。較差的商業(yè)模式只能放棄,及早轉型?。?!

可以說商業(yè)模式的重大轉型是巴菲特市值管理的開端,以此創(chuàng)造不可估量的價值:

形式上,從吞噬現(xiàn)金流的業(yè)務,轉移到擴大現(xiàn)金流的業(yè)務,有錢才好辦大事;

操作上,收購保險公司是重點,1967年以860萬美元買下同城的國民賠償公司,此后又陸續(xù)的收購蓋可保險(GEICO)、通用再保險(GeneralRe)等,目前伯克希爾在全球有12家保險公司;

收購其他產生穩(wěn)定現(xiàn)金流的公司是輔助,比如早期收購的藍籌印花公司,喜詩糖果,內布拉斯家居商城等。

2“浮存金”加杠桿

巴菲特對杠桿的態(tài)度可以用六個字來形容,想破產上杠桿!

然而,伯克希爾指數(shù)級增長的秘密就是杠桿,來自保險業(yè)務的杠桿(浮存金,也就是保費),浮存金的特點主要有兩個:

資金成本較低,大部分年份甚至是負成本(能獲得承保利潤);

收保費在前賠償在后,這個時間差內閑置的資金可用于投資,而且伯克希爾還盡量發(fā)展很長時間都不會出險的“長尾險”(伯克希爾是醫(yī)療事故險、產品質量責任險等市場的領導者),盡量拉長低成本資金的使用時間。

浮存金的模式很簡單,就是高杠桿創(chuàng)造較高的ROE(凈資產收益率=利潤率*周轉率*杠桿)。投資同樣的一家公司,不帶杠桿的收益是10%,伯克希爾收益可能是15%、20%,因為它在自有資金的基礎上,加上了浮存金桿桿的資產收益(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

你知道,前幾年國內大鱷做萬能險投資茅臺、萬科等低估核心資產賺大錢,就是浮存金模式,與伯克希爾的差異在于它們資金成本比較高,可能存在投資收益無法覆蓋資金成本的情況。巴菲特逆天的投資能力,疊加低成本、期限久的資金池,投資收益自然歷史獨一檔。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早期的保險業(yè)對投資權益類資產是沒什么限制的,能拿較大比例的保費all in一把梭加更大的杠桿)

那么,伯克希爾的浮存金到底是什么水平呢?1970年浮存金為0.39億美元,2018年浮存金為1227.32億美元??梢哉f沒有浮存金年化18.3%的增長,就沒有伯克希爾每股凈資產年化18.7%的增長。

3投資風格轉變

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巴菲特早期的模仿對象,后者早期的核心投資方式有三樣:低價撿破爛、低風險套利和清算現(xiàn)金價值較高的企業(yè)。

撿破爛的典型代表就是伯克希爾紡織廠,以較好的價格買入垃圾企業(yè);

低風險套利在資金量較小時好用,巴菲特表示100萬美元的資金做套利年化50%沒問題;

惡意收購清算企業(yè),這種華爾街禿鷲玩法會導致較差的名聲。

以上幾種投資方式,雖然能賺很多錢,但天花板卻很低。

舉一個例子,巴菲特推崇的超級投資者施洛斯2002基金清盤時成績驚人:半個世紀獲得亮瞎眼的5456倍總回報,這些成績是父子二人在“隔斷”辦公室里完成的,其基金規(guī)模最大時也就1.3億美元。

撿破爛是一條強而不大的路線,隨著保險浮存金越來越多,繼續(xù)撿破爛會活活累死。所以巴菲特后期投資風格發(fā)生顯而易見的變化:

從格雷厄姆式的投資者,變成15%格雷厄姆、85%費雪(成長股大師);

崇尚合適的價格買入優(yōu)質企業(yè),而不是較好的價格買入垃圾企業(yè)。

在這種風格指導下,巴菲特成為很多優(yōu)質公司的長期大股東,比如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富國銀行、華盛頓郵報等,分享優(yōu)質企業(yè)長期成長過程中的資本增值,偉大的公司創(chuàng)造了價值的最大化。

人生就像滾雪球,巴菲特找到了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4理直氣壯不分紅

血統(tǒng)最純正的價值投資方法論,絕對是股息現(xiàn)金流折現(xiàn),然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并沒有股息。理直氣壯不派息分紅,目光所及之處有絕大多數(shù)的科技、互聯(lián)網公司,以及A股公司。

為什么利潤不分給股東?

首先是分紅需要交稅,這是筆巨大的摩擦成本。假如持有30年,每年繳稅的收益(復利的起點每年都低一個臺階)要遠遠低于最后退出繳一次稅的收益。

其次是資金配置的效率,不分紅本質上還是管理層認為:自己配置這筆錢的價值大于股東去配置這筆錢的價值。歷史證明了,大部分互聯(lián)網公司和A股公司都是迷之自信,資金運用的效率一塌糊涂。

而伯克希爾每留存100元能新創(chuàng)造18元的利潤,90%的投資人自己去配置找不到這么好的標的,大概率跑不贏幾個點的國債收益率。

所以,不分紅是為了價值最大化,而且通過歷年增長被市場認可。

5金牌搭檔

大多數(shù)偉大的企業(yè),都不是單槍匹馬的獨行俠成就的,創(chuàng)始人身邊至少會有一個頂級幫手。

就像Google的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阿里的馬云和蔡崇信。很顯然,伯克希爾的偉大離不開查理芒格。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電池網
市值管理
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