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綜合分析,只有在車輛的前后端進出電池、底盤采用帶驅動能力的電池倉才能實現這個目的,也就是采用前后端換電的結構方案才是可行的換電方案。
四、 前后端換電的技術優(yōu)勢
前后端換電的結構方案是:車輛底盤是一個帶驅動能力的電池倉,電池在倉內沿底盤中軸前后進出、電池串聯、分箱鏈接的技術方案,這個技術方案具備以下明顯優(yōu)勢:
(1)電池沿車輛中軸前后端進出、更換,結構更簡單、易用、安全性高、故障率低、制造成本低。
(2)車輛底盤改造成一個帶驅動能力的電池倉,電池串聯,統(tǒng)一從車輛前端或后端一個口進出,這種結構可以實現電池的標準化和兼容性。
(3)這種結構方案使換電柜的結構更簡單、制造成本更低、占地面積更小,易于大規(guī)模布設。
這個結構方案由五部分組成:標準化的電池、帶有驅動能力的電池倉底盤、帶有電池倉的電動車、標準化的換電柜、電池共享平臺和管控系統(tǒng)。
五、前后端換電的經濟優(yōu)勢
第一、解決了第一個問題:換電的盈利問題,這個技術方案因其結構簡單,使換電柜的投資和運營成本是現在換電站的二十分之一,在收益相同的情況下,其投資回報率是現有換電站的20倍。具有很強的經濟性和投資價值,可規(guī)?;茝V。
第二、解決了第二個問題:電池的標準化和兼容性;前后端換電的最大技術優(yōu)勢是可以實現電池的標準化,這是換電模式要成立的核心要素,例如燃油車能夠在全球普及,其關鍵因素在于燃油的標準化。
第三、解決了第三個問題:在用戶使用側,電動車相對燃油車優(yōu)勢更加明顯,這個方案使電動車完全成為一個市場化的產品,可以全面替代燃油車。
第四、解決第四個問題:車企側,可以減少電池搭載量,提高車企的資金利用率,增加收益。
第五、解決第五個問題:環(huán)境側,電池標準統(tǒng)一之后,梯次利用和報廢處理可以有效解決 ,減少環(huán)境危害。
第六、解決第六個問題:電網側,可以減少電網的沖擊,并能真正實現儲能。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在車電分離模式下,只有前后端換電才能夠實現換電模式下的盈利性和電池的標準化,在用戶端可以徹底解決購車價格、使用便利性、保值率、安全性問題;在車企端可以減少資金占用量,提高資金利用率,增加收益;在環(huán)境端可以有效對電池進行梯次利用和拆解報廢,減少環(huán)境危害;在電網端可以降低對電網的沖擊,真正實現儲能和雙向互動,所以,前后端換電應是純電動車快速、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最優(yōu)解決方案。
(作者:劉同鑫,青島聯合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聯系電話/微信:1390532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