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不僅僅是電池制造和充電樁的建設,更是需要在整個汽車工業(yè)基礎上積累的技術集成能力,這一點中國先天落后。

中外新能源車短兵相接  自主品牌壟斷純電動車市場

今年以來多項新能源汽車政策的落地,特別是特斯拉入華以來持續(xù)火熱,極大地刺激了跨國汽車企業(yè)。繼9月10日東風日產啟辰晨風上市之后,9月21日,寶馬以聲勢浩大的排場在北京發(fā)布了兩款碳纖維制造的純電動汽車i3和i8。另外包括大眾e-up、大眾e-Golf、沃爾沃V60等在內眾多國外新能源汽車也都發(fā)布了上市時間表。

再看看國內汽車企業(yè),以上汽、比亞迪、北汽、江淮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早已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紛紛推出了榮威E50、比亞迪E6、北汽E150EV、江淮和悅iEV等車型。

一時之間,中外品牌紛紛云集新能源汽車領域,雙方短兵相接在所難免。一位不愿具名的業(yè)內專家表示,國內一些車企制造電動汽車的能力有待提升,有些就是借概念騙國家補貼,就技術先進性和應用上,與國外車企差距很大,“現(xiàn)在這些企業(yè)就是躺在政策的紅利上,沒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拿什么跟人拼”。

當然,也有專家表示,國外新能源汽車進入中國,能夠共同做大新能源汽車市場“蛋糕”,也能間接提升自主新能源產業(yè)技術能力和自主品牌車企的危機意識。

自主品牌壟斷純電動汽車市場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生產2.07萬輛,銷售2.0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3倍和2.2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突破萬輛大關,達到了11777輛銷量,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也達到了8700輛。

據(jù)《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由于缺少國外純電動汽車的競爭,上半年純電動汽車市場幾乎被自主品牌車型“霸占”,銷量較大的純電動汽車扣除補貼后也都是10萬元以下的產品,包括北汽E150EV、江淮和悅iEV。

業(yè)內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車之所以今年上半年快速增長與國家密集出臺扶持政策有關,但要說當前純電動汽車產品有多好,還為時尚早。

“純電動汽車最關鍵的三項技術是電機、電控、電池,看看目前市場在售的自主純電動汽車產品有幾個具備兩項以上的,更多的產品是車企購買各種零配件組裝而成,技術集成能力又偏弱?!币幻辉妇呙臉I(yè)內專家告訴記者,特斯拉也沒有這三項核心技術,但特斯拉技術集成能力強,特別是它獨特的動力電池系統(tǒng)。

另外,記者曾經試乘試駕過多款市面上在售的純電動汽車,除榮威E50、比亞迪E6能勉強達到續(xù)航里程外,部分品牌車型都相去甚遠。

國外純電動汽車都有“必殺技”

不僅僅是特斯拉,目前全球在售的純電動汽車日產聆風(東風日產啟辰原型車)、寶馬i3和i8無疑都有其不可忽視的市場競爭力。

日產聆風是目前全球賣得最好的純電動汽車,聆風的加速性能可以與英菲尼迪G35媲美(時速100km加速時間約6秒),噪聲極低。

再看看寶馬i3和i8,不僅動力性能與傳統(tǒng)汽車相差無幾,而且在輕量化車身制造上也是獨樹一幟。寶馬集團大中華區(qū)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安格介紹,寶馬i3和i8專用的LifeDrive輕量化車輛架構,及以電驅動為核心訴求的eDrive動力系統(tǒng),Life模塊相當于傳統(tǒng)汽車的車身,整體由碳纖維復合材料打造,輕量化的車身結構給兩款車帶來了寬敞的內部空間和優(yōu)異加速性能。

記者了解到,寶馬是當前全球唯一掌握車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大批量生產和制造技術的廠商,作為典型的高科技結構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在同等強度條件下,重量比鋼材輕50%,比鋁材輕30%,同時具有耐高溫、耐疲勞、抗腐蝕等特點,常用于F1賽車、航空航天領域。

當然,寶馬i3和i8售價也不菲,i3售價區(qū)間為純電動版44.98萬元和增程版51.68萬元,i8售價為198.8萬元,而i3在歐洲的定價只有2.6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1.98萬元)。與特斯拉、日產聆風一樣,寶馬i3和i8不大可能享受到國內購置稅免除以及補貼政策。

自主純電動汽車的危機

眾所周知,我國大力發(fā)展電動汽車是為了在世界汽車工業(yè)新一輪競爭中占領制高點,但當前自主汽車企業(yè)一窩蜂地上低水平、低層次的新能源汽車不僅不利于產業(yè)的發(fā)展,也極大地傷害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wǎng)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wǎng))”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wǎng)或本網(wǎng)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wǎng)微信
新能源車
中國電池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