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奔馳數年前就已開發(fā)出氫燃料電池車,但由于售價高昂,一直停留在路試階段,遲遲未推向市場。而現(xiàn)在,奔馳GLC Cell的燃料電池堆尺寸較之前減

事實上,奔馳數年前就已開發(fā)出氫燃料電池車,但由于售價高昂,一直停留在路試階段,遲遲未推向市場。而現(xiàn)在,奔馳GLC Cell的燃料電池堆尺寸較之前減小了30%,且貴金屬鉑的使用量減少了90%,因此成本也大幅降低。據悉,奔馳GLC Cell僅需3分鐘就能完成加氫工作,與傳統(tǒng)車加油時間接近。目前,戴姆勒官方尚未公布奔馳GLC Cell的售價。

此外,在去年的東京車展上,奔馳發(fā)布了一款名為“Vision Tokyo”的概念車,該車搭載了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tǒng),總續(xù)駛里程可達980公里,其中純電續(xù)駛里程為190公里,依靠氫燃料可行駛約790公里。這款概念車暫時沒有量產計劃,但它展示了奔馳對于未來出行和自動駕駛汽車的設想。

Nikola 牽引車改用氫燃料

提起Nikola 汽車公司,很多人會覺得有點陌生,這是一家電動汽車領域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Nikola于今年年初宣布,將推出功率可達2000馬力的牽引車Nikola One,采用增程式電力驅動系統(tǒng)。今年6月,該公司表示訂單已超過7000輛,交付后可產生25億美元的銷售額。但近日,Nikola突然宣布,Nikola One將使用氫燃料電池驅動系統(tǒng),配備800伏的燃料電池。

Nikola創(chuàng)始人兼CEO特雷弗·米爾頓表示,Nikola One將于今年12月2日在美國鹽湖城揭幕,零售價為37.5萬美元,幾乎是標準柴油牽引車的兩倍。該車將提供租賃服務,每月租金4000~5000美元,最終價格取決于消費者選擇的配置。

對于更改動力系統(tǒng),Nikola給出的解釋是氫燃料更環(huán)保。該公司表示,Nikola One在滿負荷時的氫燃料消耗量約為20英里/加侖,而且可以實現(xiàn)零排放,完全能滿足全球各國政府為未來十年設定的排放目標,包括美國環(huán)保署(EPA)近期宣布的第二階段重型車溫室氣體排放標準。

為解決燃料問題,Nikola計劃通過自己的太陽能農場來生產氫燃料。每個太陽能農場有望提供100兆瓦的電力,而后通過電解水制氫。加氫站方面,Nikola計劃到2020年在北美開設50多座加氫站。米爾頓認為,這將使得該公司成為全球首家在能源生產、運輸、消耗環(huán)節(jié)完全實現(xiàn)100%零排放的公司。

現(xiàn)代起亞 欲奪回領先地位

近日,現(xiàn)代汽車與韓國蔚山市政府簽署協(xié)議,將途勝氫燃料電池車作為出租車在該市進行推廣,計劃今年年底前投放10輛,明年上半年再追加10輛。這是韓國國內首次由氫燃料電池車充當出租車。韓國政府此前還宣布,到2020年在本國建成100座加氫站。

事實上,現(xiàn)代汽車早在2013年就在韓國和歐洲推出了現(xiàn)代途勝FCEV,并號稱是全球第一款量產版氫燃料電池車。但之后的推廣工作并不順利,并被豐田Mirai奪去風頭。根據現(xiàn)代起亞的規(guī)劃,到2020年底,該集團將推出28款環(huán)保車,其中包括2款氫燃料電池車。

今年8月,現(xiàn)代汽車宣布,將借2018年韓國平昌冬季奧運會之際,推出旗下第二款氫燃料電池車。據現(xiàn)代起亞集團環(huán)保車開發(fā)總監(jiān)安炳基介紹,新車并非基于現(xiàn)有車型打造,而是一款介于CUV和SUV之間的全新車型,新車使用的電池將更小,貴金屬鉑的使用量也隨之減少,還將搭載體積更小、動力更強的新型電機,續(xù)駛里程可達644公里。澳大利亞政府看好現(xiàn)代汽車的第二款氫燃料電池車,近日向現(xiàn)代汽車下了20輛車的訂單。

另外,現(xiàn)代汽車去年成立的高檔車品牌捷恩斯除了計劃打造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外,未來也可能會推出氫燃料電池車。

起亞汽車也表示,今后的研發(fā)重點不再是續(xù)駛里程較長的純電動汽車,而是氫燃料電池車。在燃料電池研發(fā)方面,起亞汽車將與現(xiàn)代汽車共享部分技術。按照起亞的預期,其全新氫燃料電池車或將于2020年左右推出,續(xù)駛里程最高可達800公里,最高時速為170公里,預計最初每年生產1000輛,隨后會隨需求增長而增加。

[責任編輯:陳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燃料電池
加氫站
中國電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