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他們在政策游說、市場開拓上小有成就,亦有評論認為,特斯拉能夠在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發(fā)揮“鯰魚效應”。

吳碧瑄: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鯰魚?

特斯拉從不缺少話題,這個志在減少人類對于化石燃料依賴的企業(yè),所面對的質疑和它身后的擁躉一樣多。有人質疑它的電池安全性不足,有人擔心它難以在中國成功,而現實是,特斯拉在上海可以免費上牌照,未來可能會享受關稅的減免,決策層也在關注著它。

特斯拉創(chuàng)始人兼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讓產品有了他的印記,但特斯拉在中國的成功,更多的有賴于特斯拉副總裁、中國區(qū)負責人吳碧瑄所領銜的中國團隊。

迄今為止,他們在政策游說、市場開拓上小有成就,亦有評論認為,特斯拉能夠在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發(fā)揮“鯰魚效應”。然而,中國電動車產業(yè)多年一直處于起步階段,吳碧瑄和她的團隊所面臨的挑戰(zhàn)依然嚴峻。

來自蘋果的高管

見到吳碧瑄,是在金港汽車城旁的特斯拉的展廳,展廳背后就是特斯拉的維修車間。她坐在維修車間外的沙發(fā)上,隔著玻璃(1184, -8.00, -0.67%)就可以看到車間內的場景,她手邊的兩部手機響個不停。

吳碧瑄對時間要求嚴苛,先于約定的采訪時間就已經來到特斯拉的展廳等候,但約定的半小時采訪時間一到,她一分鐘都不多待。在采訪過程中,所有來電她一律不接,侃侃而談。

去年12月,此前在蘋果公司擔任大中華區(qū)教育及企業(yè)總經理的吳碧瑄空降特斯拉,成為全球副總裁、中國區(qū)負責人。被認為是汽車界“蘋果”的特斯拉試圖激活甚至顛覆汽車產業(yè),中國將成為其全球最大的市場,而來自IT行業(yè)、擅長拓展業(yè)務關系的吳碧瑄似乎正適合領導這個團隊。

吳碧瑄先后就讀于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97年畢業(yè)之后進入麥肯錫工作,5年3個月之后她進入風頭正盛的摩托羅拉[微博]公司,先后就任戰(zhàn)略部總監(jiān)和生態(tài)系統發(fā)展總監(jiān)。那時互聯網泡沫剛剛破滅,但手機產業(yè)方興未艾,摩托羅拉作為行業(yè)內的前輩級品牌,和諾基亞似有分庭抗禮之勢。

2006年她加入已經初露崢嶸蘋果公司,那時候蘋果的招牌產品還只是ipod(2007年第一款iPhone才面世)。盡管如此,彼時中國誰要是有一臺碩大的iPod classic,耳朵上掛著蘋果招牌的白色耳機,那仍然是品位和收入的象征。

在蘋果大中華區(qū)的近8年時間,吳碧瑄先后出任三個職位,都與教育和渠道拓展有關,那也正是蘋果從起飛到輝煌的8個年頭。

比較自己的這兩個前東家,吳碧瑄認為,摩托羅拉是個背著沉重包袱的企業(yè),公司每年有上百個產品,但80%的市場份額由二三十個產品占據。而蘋果的手機只有一款。與之相對應的是,摩托羅拉有一個近8000人的工程師團隊,每個產品就只分到七八個工程師,而蘋果500個人的工程師團隊全部投入到一個產品上。

“iPhone剛剛發(fā)布之時,我在諾基亞的同行還在嘲笑iPhone的不可拆卸電池續(xù)航時間短,如今,不拆卸電池已經成為大部分手機的共同點?!眳潜态u這樣舉例說明蘋果的創(chuàng)新。

沒有包袱,讓企業(yè)在產品創(chuàng)新上大有可為。專注的好處則是產品設計細致、考慮周全。吳碧瑄認為這是蘋果和特斯拉的相似之處。

與其他傳統汽車企業(yè)不同,特斯拉在生產汽車上毫無包袱。傳統汽車企業(yè)在電動車上都是小規(guī)模的嘗試?!霸囈辉嚨臅r候精力就不是全部的投入,可能就不會想清楚,做電動車要去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就一直做不好。”吳碧瑄說。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汽車
特斯拉
中國電池網
吳碧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