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比噱頭更重要
不玩概念玩務實,不搞噱頭專造車,這才是車企的態(tài)度。比亞迪的令同行生畏的“542”戰(zhàn)略,對車企技術研發(fā)有著重要影響。
普通家庭買車最看重什么?首先要有說得過去的外表,第二要有足夠空間,第三估計就是省油,市面上不乏有比亞迪、北汽這樣的新能源車企在布局,其實相對而言,由比亞迪與戴姆勒合資成立的品牌騰勢純電動車似乎是個更不錯的例子。
流淌比亞迪和戴姆勒混合血液的騰勢,繼承了德國人的嚴謹作風,再傳承了比亞迪的鉆研精神,成就了騰勢在新能源方面與眾不同的性格。受戴姆勒高品質(zhì)研發(fā)思維的影響,騰勢相比其他純電動車更注重使用便利性。它仿佛轉變了以往造車經(jīng)驗,我造什么樣的車用戶更接受,轉為用戶需要什么樣的車我去造。騰勢把客戶群體鎖定在三口之家,騰勢寬敞舒適的內(nèi)部空間足以滿足日常出行或舉家旅行等需求。
長久以來,純電動車難以普及的技術瓶頸就在于充電這一環(huán)節(jié),消費者關心的主要點也基本集中在續(xù)航里程和充電時間上。騰勢此前宣布與全球領先的電力和自動化技術公司ABB集團全面合作充電裝置,并且將在未來為車主提供不同的充電方案,第一時間成功牽手ABB,騰勢開辟了國內(nèi)電動車企與跨國電力公司合作的先河,其實這個舉動正是從務實角度考慮,并從客戶需求出發(fā)的。
當然,新能源車市雖然前途一片光明,像比亞迪秦這類車雖已逐漸站穩(wěn)了新能源市場,而北汽、上汽、眾泰等車企也在新能源方面風生水起。但技術優(yōu)勢明顯的騰勢也應該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現(xiàn)實情況卻是,技術型的騰勢卻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處境,究其原因,想必是造型上的中庸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