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曾經(jīng)流行過一個段子:北大前門某保安是高深莫測的哲學家,每次有陌生面孔進校門,這位保安總要攔住來者,一口氣問三個哲學上的終極問題:
“你是誰?”
“從哪里來?”
“要到哪里去?”
……
現(xiàn)實中,“哲學哥”保安的這個段子,可以套用在很多地方,比方說讓三家運營商爭得不可開交的“4G”、被銀行圍攻的“余額寶”、以及近期新聞不斷的電動汽車——從北京上海的專用免費牌照、推動充電樁進小區(qū),到全球電動車第一品牌特斯拉即將進入中國……既然消息太多讓人越看越糊涂,不如學著那位“哲學哥”保安,讓電動車回答這三個“終極問題”。
電動車是“誰”
你以為電動汽車特斯拉很酷很時髦?電動汽車終將取代傳統(tǒng)汽車,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汽車專家和學者總是會爭論這一切將發(fā)生在5年或10年后。但其實,電動汽車的歷史并不比內(nèi)燃機汽車短,它也是最古老的汽車之一,甚至比柴油機和汽油機還要早。
有歷史記錄為證:蘇格蘭商人羅伯特·安德森在1832年到1839年之間研發(fā)出電動汽車;1897年,美國費城電車公司研制的紐約電動出租車實現(xiàn)了電動車的商用化。20世紀初,一大批美國公司相繼推出電動汽車,電動車的銷量全面超越汽油動力汽車。比如,貝克公司生產(chǎn)了一款使用鐵鎳蓄電池的電動汽車,最高時速20多英里,續(xù)航里程100英里。底特律電氣公司也曾推出一款電動汽車,這款車的最高時速20英里左右,續(xù)航里程80英里。在32年的歷史中,一共制造了超過13000輛,早期每年大約銷售1000-2000輛。
電動汽車相比同時代的其它動力汽車具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它們沒有震動,沒有難聞的廢氣,也沒有汽油機巨大的噪音。汽油機汽車需要換擋,令其操控起來比較繁雜,而電動車不需要切換擋位。由于當時只有城市中才擁有良好路面,大部分時候汽車都只能在本地使用,因此電動車續(xù)航里程短的問題并沒有成為阻礙其發(fā)展的原因。電動車在20世紀20年代大獲成功,銷量在1912年達到了頂峰。
電動車在20世紀初迎來成功之后,很快又失去了成長的勢頭。究其原因,當時的電動車速度低,續(xù)航里程短,而汽油車的速度更快,續(xù)航里程更長,并且價格便宜許多。特別是亨利·福特開始在美國大批量生產(chǎn)內(nèi)燃機汽車,并且售價平易近人,例如1915年時福特T型車的售價低至440美元。與此相反,效率較低的電動車卻價格昂貴,一款1912年的電動雙座敞篷車售價1750美元。20世紀20年代,電動車銷量迅速下滑,電動汽車在10年后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