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5日,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在河北省張北縣建成投產。作為行業(yè)標桿,該項目一直是業(yè)內關注的焦點,但其在儲能方面的具體表現卻未有詳細披露。
負責項目運營的中國電力科學院電工與新材料所所長來小康曾在多個場合被問及張北項目的具體運行數據。1月26日,來小康再次明確表示:“所有項目都在正常運行,儲能功能都已實現,但全國的項目都有同樣的問題:不可能劃算?!?/p>
來小康指出,當初在項目規(guī)劃設計時是以儲能功能的實現為主要目標,并沒有考慮技術經濟性評價。
“如果當時考慮經濟性那顯然不合適,干脆別干了?!眮硇】嫡J為,儲能技術發(fā)展到現在應該往前走,下一步示范應該調整目標,在評價指標上從功能實現向技術經濟評價過渡。
對此,楊裕生表示認同:“儲能技術還處在初級階段,沒有經驗,‘十三五’儲能示范項目應考慮經濟性分析和數據積累?!?/strong>
《建議》也指出,目前儲能技術還不成熟,不能完全滿足低成本、長壽命和高安全的電網儲能要求,需要重點支持適合電網的前沿儲能技術研究。建議以企業(yè)為主體,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運用現代金融手段拓寬資金來源。
李泓則認為,未來5年仍然是儲能產業(yè)打基礎的階段,應盡快找準商業(yè)應用,使其性價比被電網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