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聲明》涵蓋了從中央到地方,從資金到技術,從能源開發(fā)到雙邊貿易等各方面對清潔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促進規(guī)劃。 而就在《聲明》發(fā)

    由此可見,《聲明》涵蓋了從中央到地方,從資金到技術,從能源開發(fā)到雙邊貿易等各方面對清潔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促進規(guī)劃。 

    而就在《聲明》發(fā)表之后,11月19日國務院又應景地印發(fā)了《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的通知,將大力發(fā)展天然氣和能源替代作為主要任務,明確提出要“加快發(fā)展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天然氣汽車,擴大交通燃油替代規(guī)模”,表達了中央政府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如果地方政府也能夠考慮到低碳城市發(fā)展路線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的許多因地方保護主義而起的障礙或將逐漸消除。 

    碳交易市場升溫 清潔能源獲助推 

    而《聲明》的另一個可能的影響,將是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升溫。 

    自《京都議定書》簽訂以來,碳排放交易把市場機制作為解決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 

    由于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對《京都議定書》都持消極態(tài)度,導致歐盟在探索全球碳金融方面發(fā)揮了主導作用,在交易規(guī)模、融資途徑、環(huán)保技術和交易制度創(chuàng)新等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目前,歐盟已有歐洲氣候交易所、北方電力交易所、未來電力交易所、歐洲能源交易所等參與碳交易,交易量和交易額均居全球首位,歐元也是全球碳金融市場上主要計價結算貨幣。 

    與此同時,歐盟在碳交易的制度創(chuàng)新方面也取得了成效,除內部排放權交易外,歐盟還通過清潔發(fā)展機制(CDM)與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等發(fā)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建立了市場鏈接,為全球范圍內的碳交易搭建了重要平臺。 

    受金融危機以及歐盟發(fā)放的配額較大影響,歐洲碳排放的交易價格近年有了較大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碳交易市場。而此次《聲明》的發(fā)表,意味著美國很可能也將趁此機會利用自己的強勢經濟地位在碳排放市場發(fā)力,聯想到剛剛閉幕的2014年APEC峰會上亞太自由貿易區(qū)的正式啟動,整個亞太地區(qū)的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未來都可能與美國在碳排放交易上有更緊密的聯系。 

    對于正在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中國來說,在促進節(jié)能減排工作上,政策和市場都要發(fā)揮配置資源的作用。相對于政策這種行政手段,碳交易這種市場機制更加靈活、更透明,而且可以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這種性價比更高的方式未來在中國地方政府之中的發(fā)展不可限量。

    目前,北京、上海、重慶、天津、湖北和廣東等省市已經在進行碳交易試點,主要針對的是汽車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以及公交公司等汽車大戶開發(fā),并計劃在2015年之前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碳交易平臺。在全世界都看好的中國碳交易市場,汽車行業(yè)無疑有很大的操作空間。當下國家針對新能源車的補貼只能算是臨時手段,從長遠來看,隨著碳交易方法論的完善,未來其在汽車領域會有更大的應用。 

    放眼碳排放控制走在世界前列的歐洲,去年11月歐盟已經達成一項非正式協(xié)議,要求到2020年,在歐盟國家出售的新汽車平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目前的130克減少到95克。而那些計劃生產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標車的歐盟廠商,則必須同時生產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足50克的超清潔汽車。

    雖然中國承諾到2030年將非化石燃料能源結構的比例提高20%左右的目標并不難實現(因為中國此前已經計劃在2020年將比例達到15%),短時間內政府還不會激進地采取歐盟的做法,市場的阻力也不允許,但未來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勢必受此目標的實現而得到促進。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