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手機產品消耗大國,營銷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而在這一點上,國際品牌又極度欠缺,相比OPPO及Vivo在機海戰(zhàn)術以及代言人戰(zhàn)術的策略下,不同型號

中國作為手機產品消耗大國,營銷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而在這一點上,國際品牌又極度欠缺,相比OPPO及Vivo在機海戰(zhàn)術以及代言人戰(zhàn)術的策略下,不同型號皆有不同代言人以及獨特的營銷方案加持,加深受眾認知度。并且中國品牌深知不同消費群體的使用習慣和特殊需求,所以在產品設計上大力發(fā)展優(yōu)勢特色。同時利用曝光率造勢也是國際品牌無法趕超的,從而形成了67%市場份額的變態(tài)數據??上攵?,這些重新回歸中國市場的手機品牌將面對的是這不曾停頓的洶洶來勢。

價格上的劣勢又成為了另一大看衰國際品牌再次入華的前景。此次黑莓發(fā)布的KEYone主打商務人士,價格定在3999元。夏普AQUOS 2定價為2499元,同等配置下價格虛高,沒有足夠吸引眼球的功能,這一關鍵點可能導致后期難以推進銷售。

以LG手機退出中國市場為例,今年1月份,LG發(fā)布2016年業(yè)績報告。報告顯示,LG電子在2016年第四季度出現虧損歸咎于智能手機業(yè)務部門。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給出的數據顯示,基于出貨量,2016年LG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還不到0.1%。以國內手機市場已殺成血海的現狀來看,LG手機在排行榜上已淪為“others”。在中國沒有競爭力以及LG智能手機業(yè)務部門的長期萎靡不振是導致其止步不前的一大原因。

其實LG在產品創(chuàng)新方面一直走在手機制造前沿,前幾年LG率先推出了曲面屏手機G Flex系列,后來隨著中國市場中雙鏡頭設計的興起,LG也緊接著發(fā)布了雙攝旗艦。但以上這些產品都沒能在中國市場掀起大浪花,針對中國市場采取的一系列戰(zhàn)略都沒有成效之后,LG手機與中國市場無緣似乎就成了命中注定。同時營銷策略的失誤與判斷導致了其一步步走向在中國市場的失敗。

近幾年,面對中國手機市場,許多廠商不約而同的采取了以娛樂推動市場的營銷方案。國產手機廠商更多的是用啟動代言人、冠名綜藝節(jié)目的形式來提高品牌的關注度,而從結果來看,這種營銷方案確實能帶動產品的認知度和銷量。相比之下,LG每每推出新品,在宣傳力度上都要弱很多。

LG旗艦手機總是要晚于其他國家上市成了壓彎LG手機的最后一顆稻草。反觀蘋果能夠深受中國用戶喜歡,是在意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之后,執(zhí)行了“中國同步首發(fā)”。

技術配置皆不高 拿什么拯救失意的市場

技術一直是國際品牌標榜的重要棋子,然而在回歸后的首款產品中,并無過多亮眼配置以及技術出現。盡管手機行業(yè)中大部分的技術掌握在少數廠商手中,但是相比國際品牌,國內品牌的手機每一款至少都能找出提升的存在。

黑莓KEYone,除了標志性的QWERTY全鍵盤以及“上午”,“安全”的設定外,在整體設計上終于使用了安卓操作系統(tǒng),這一點完全是為了貼近中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以及為了市場的妥協(xié)。而在全觸摸屏幕盛行的當下,將觸摸與全鍵盤的設計搭載,并沒有帶來多少好感。這一點確實有偷工之嫌,純粹為了情懷與易用性在一步步的改變黑莓本身的設定。這一點可能在后期會被原本黑莓的忠實用戶所摒棄,同時較為低端的硬件配比與3999元的高價相比,略顯不值。與此同時新用戶對于黑莓的不理解也可能導致在下一輪手機零售革命中無法搶占先機。

夏普的AQUOS S2手機在宣傳上公布了一個詞—“美人尖”,來掩蓋其在全面屏上的設計“缺陷”,針對夏普鼓吹的全面屏,大部分用戶認為技術不到位。依然存在左右“大黑邊”且不如幾年前的全面屏設計。前攝與屏幕銜接處甚至呈現有鋸齒形。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此款手機的工業(yè)設計令人失望,無法看到誠意,且品控不應該是一個國際品牌應有的,背殼縫隙竟然不均勻,用指甲便能輕松扣住,且塑料感強。

而使用驍龍630處理器,搭載4GB內存及64GB儲存的配置售價達到了2499元相比于同配置的小米5X僅需要1499元的腰斬價,高下立見。

當情懷先入為主,背后的資本驅動代替本身工業(yè)設計的時候,這些國際品牌你們真的準備好戰(zhàn)斗了嗎?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智能手機
中國電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