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化學教育學家、國內電化學開創(chuàng)者之一,吳浩青也被稱為中國“鋰離子電池之父”。

中國“鋰離子電池之父” 吳浩青:錢不是第一

當下每個人都要與鋰電池打交道——小的有手機、iPad、相機電池,大的比如電動汽車。雖然鋰電池取代鎳氫電池的歷史并不長,但是它卻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關于鋰電池的基礎理論研究就已經展開,由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化學系吳浩青教授完成并在國內學術期刊上發(fā)表的成果,比日本學者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第一篇關于鋰電池的文章整整早10年。2014年是吳浩青的百年誕辰。作為化學教育學家、國內電化學開創(chuàng)者之一,吳浩青也被稱為中國“鋰離子電池之父”。

錢不是第一

1914年4月22日,吳浩青出生于江蘇省宜興縣丁蜀鎮(zhèn)農村。父親是一位私塾先生,從小他就跟著父親一起搖頭晃腦地背文章。教書育人的理想也不經意間在心底生根發(fā)芽。

但這個理想卻因為父親的過早辭世變成了一個不敢提及的愿望。吳浩青5歲時,父親突發(fā)大病,很快便撒手西去,剩下吳母一人獨自撫養(yǎng)姐姐和吳浩青。盡管家境貧寒,吳母甚至并不識字,但節(jié)衣縮食也要堅持將吳浩青培養(yǎng)成人,甚至讓年僅18歲的長女早早出嫁,無論如何,一定讓吳浩青讀書。

雖然年幼,吳浩青卻深刻懂得母親對他寄予的厚望。他愈發(fā)刻苦讀書,連連跳級減少學費:小學畢業(yè)后直接考取初中二年級的插班生,初中只讀了一年直接報考高中,而且被著名的蘇州中學錄取。

蘇州繁華,美景移步,吳浩青卻無暇欣賞。一邊強化自己的初中知識,一邊準備升學。最終以優(yōu)秀的成績被浙江大學錄取。

靠著親友接濟和半工半讀,吳浩青度過了四年的大學時光,畢業(yè)時拿到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系主任周厚復十分欣賞這個聰慧勤奮的弟子,給他推薦了三個工作:去防空學校當化學教官;去揚州中學當教師;留在浙大當助教。

這三個工作中,助教的工資是最低的,僅是前兩個工作的一半;而且如果五年內升不到講師的位置,就要自動離職。盡管債務纏身、急需用錢,吳浩青還是選擇了當助教。

這是他人生中十分關鍵的一次選擇。吳浩青在世時回憶到這件事曾說:“當時,錢對于我來說是多么的需要!但畢竟非我孜孜以求的初衷。雖然三個工作都能傳授我所學知識,但前兩個只能完成我一半愿望,缺少繼續(xù)研究的條件,而助教工作可滿足我畢生的抱負,做一個大學教授。”

他終于用實際行動大聲“呼喊”出了自己多年埋藏于心的理想,走上了自己向往的從教、科研之路。

“鐵面包青天”

上過吳浩青課程的學生,都知道他是“鐵面包青天”,想蒙混過關是絕對不可能的。關于吳浩青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有一個故事廣為傳播。

吳浩青長期主講化學系學生最為頭疼的物理化學科目。物理化學是一門滿是“蝌蚪文”的課,吳浩青卻把它講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如果當年有名師精品課程評比的話,估計無人能敵。有學生曾評價道:“吳老師的課包容了優(yōu)雅的風格和節(jié)奏,描述了科學世界中人類所面臨的多種復雜問題,詳盡而奧妙。”

但聽懂了不代表考試能順利過關。某屆學生考試時,吳浩青給出了59.8分。學生本人回去核實發(fā)現評分沒有任何紕漏,因此并未作出任何異議。0.2分的微小差距,此門課必須重修。

吳浩青的學生、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余愛水至今仍然記得,自己當年跟老師讀博士時,一位素來成績很好的同學電極過程動力學課期末考試只拿了一個C。因為要申請出國,該同學找到吳浩青求情,希望能提高一下分數。吳浩青直接拒絕,但說可以讓他重考一次。嚴師出高徒,這位學生如今正活躍在美國尖端化學研究第一線。

即使在去世的前幾年,吳浩青仍然堅持“考C就要重修”的鐵律。C并非不及格,但在吳浩青看來C就是不過關,必須重修。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中國科學報
吳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