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戰(zhàn)略的定調及工信部對地方保護政策的清理,2014年這些昔日的耕耘者到了該品嘗果實的時刻。

上汽集團備戰(zhàn)新能源 八年磨礪亟待政策推手

從摸索技術方向到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從掌握核心技術到最終實現量產,能一直堅守在新能源產業(yè)一線的車企為數不多,上汽是其中一員。如今,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戰(zhàn)略的定調及工信部對地方保護政策的清理,2014年這些昔日的耕耘者到了該品嘗果實的時刻。

八年磨礪

用“八年磨一劍”來形容上汽新能源的發(fā)展一點兒不為過。2006年,上汽立下了一紙軍令狀,宣布將推出混合動力、純電動和插電強混三款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上汽決心在燃料電池做好基礎研發(fā)和示范運行的同時,重點從事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的研發(fā),這與目前國家重點推動的新能源發(fā)展路徑不謀而合。然而技術路線的調整僅僅是個開始,核心技術來源成為最大的問題。

與合資企業(yè)“市場換技術”道路不同,上汽關于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路徑從一開始就強調自主掌控產業(yè)鏈體系,堅持打造全產業(yè)鏈競爭力。“車企要生存必須掌握核心技術”,這是上汽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tǒng)的領軍人物、上汽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朱軍的口頭禪。正是在這種觀念的引領下,上汽新能源車的自主研發(fā)進程突飛猛進。時至今日,榮威750混動、榮威E50和榮威550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均已量產上市。其中,榮威750中混混合動力轎車實現整車節(jié)油20%,榮威550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的技術水平已居于前列,榮威550 Plug-in更是有效規(guī)避了豐田、通用等國內外混合動力產品的技術壁壘。按照上汽的規(guī)劃,新能源汽車要實現大規(guī)模產業(yè)化,核心零部件也要同步發(fā)展,同時為了保持產品的一致性和性能的提升,還要不斷優(yōu)化技術平臺。

隨著第一階段第一代新能源產品的開發(fā)完成,上汽方面表示,下一階段要將新能源技術配置到不同的發(fā)動機和產品平臺上。目前上汽乘用車旗下榮威品牌已推出750混合動力車、E50電動車、550插電式強混動力車3款新能源車,但MG品牌在這一領域還是空白。未來榮威、MG雙品牌旗下的所有車型,都將標配新能源技術。而在新能源戰(zhàn)略方面,下一步上汽將新能源汽車技術主要鎖定為Plug-in,即“插電式強混”。

2009年至今,上汽已先后投入了56億元用于新能源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fā)。據悉,十二五期間上汽將再投入60億元,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結構。產品之外,上汽也在探索推廣新能源車的商業(yè)模式。據了解,除了利用上汽乘用車旗下經銷商網絡進行常規(guī)銷售之外,上汽還通過自建的電商平臺“車享網”增加新能源汽車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此前,上汽還曾聯合一嗨租車等汽車租賃公司開展電動車租賃。截至目前,上汽在上海的新能源汽車租賃門店已達13個,覆蓋上海的大部分區(qū)域。下一步,上汽將嘗試“分時租賃”模式,意在讓消費者以最低的成本,與新能源汽車零距離接觸。在大規(guī)模展開之前,上汽已經聯合上海部分高校展開了“分時租賃”試點。

等待推手

目前,全國各地相繼出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政策,國家已將此作為地方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本報記者從上汽方面獲悉,新能源汽車在稅收方面也將迎來利好政策。“目前,榮威E50的購置稅約為一萬元,榮威550 Plug-in約為兩萬元。但我們希望能有更多免稅政策出臺,例如在研發(fā)、使用環(huán)節(jié)、購置稅等方面?!鄙掀履茉错椖靠偙O(jiān)徐璐表示。

數據顯示,一季度,上汽榮威新能源車的銷量占國內新能源車總銷量的12%。但受限于地方目錄,除了榮威E50純電動車進入北京市場外,更具實用性和推廣性的榮威550插電混動車卻被拒之門外。“北京將插電式強混放在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目錄以外,表明其不鼓勵插電式強混技術。在此背景下,我們將榮威550 Plug-in的年銷量定為3000輛。就目前來看,我們有信心實現此目標?!睂τ谶t遲不能進入北京市場的榮威550 Plug-in,徐璐透露的銷量目標頗為保守,“對于榮威550 Plug-in而言,現有產能也在限制其發(fā)展。目前,這款車正在加緊生產,明年銷量目標可能翻倍或者更多?!背水a能的釋放,徐璐的自信更來源于政策層面發(fā)出的積極信號。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上汽集團
中國電池網
政策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