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底第一代電動汽車投放合肥市場,如今已過去3年多的時間。這期間,各種充電站、充電樁的建設計劃不時見諸報端,不過,對于私家電動汽車車主們來說,在街頭隨時充電似乎還是很有難度的事。什么時候充電也能和加油加氣一樣方便?新安晚報記者獲悉,合肥市近期有望出臺充電收費標準,或許能為將來進一步推廣社會充電樁起到推動作用。
尷尬:電動私家車不敢走遠
在宿松路某單位上班的小張每天開著自己的電動汽車上下班,單位的院子里建有專門的充電樁,“回家就從家里接根線充電,但是不敢到處開,萬一跑遠了,確實不好找充電的地方”。而這正是很多擁有電動私家車市民的普遍煩惱。
據(jù)介紹,目前合肥市電動私家車大約有5000輛,由于前期推廣主要是定向購買和租賃的方式,所以電動私家車大部分仍是江汽、電池企業(yè)或是電力企業(yè)等單位內部職工購買。
據(jù)合肥市科技局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目前為止全市已建設近50個電動轎車充電樁群,2000個充電樁。不過,這些充電樁有很大一部分布局在相關單位附近,還有一些充電樁僅限電動出租車使用。對于普通私家車主來說,充電仍然不是那么方便的事,從自家牽根電線出來成了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
瓶頸:充電收費標準不好定
油價高企,燃氣車、電動車成為一些市民躲避高油價的一種選擇。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由于充電收費標準尚未出臺,國家電網(wǎng)的充電樁主要是采取車主辦充電卡,每次按工商業(yè)用電的價格來收取費用;而普天能源公司所建充電樁目前對出租車充電還是采取記賬的方式,“統(tǒng)一進行結算”。
安徽普天能源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政府有關充電的相關服務費用尚未定價,所以,大家只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不愿也不敢輕易投入太多,“出租車公司如此,建設企業(yè)也是如此”。而這個定價標準也很讓人糾結,“假如價格高,新能源汽車優(yōu)勢不明顯,市民購買電動車的積極性不高,那企業(yè)肯定不會建那么多充電樁。而相反,價格過低,企業(yè)沒有利潤,也沒有進入到這個行業(yè)中來的必要”。
昨天,記者從合肥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有關收費等方案正在研究制訂過程中。據(jù)相關人士分析,充電服務收費的制訂應該會更多地考慮與燃氣價格比對。
未來:電動汽車能跑長三角
除去收費的因素,建設充電樁的場地選擇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