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LG化學則通過與歐美汽車廠商緊密合作,擴大了EV和PHEV用電池的出貨量。因此,正如開篇提到的那樣,很多世界級汽車公司的EV和PHEV都積極采用韓國廠商的電池。
特斯拉規(guī)劃的巨型電池工廠“超級工廠”
在此情況下,松下率先動作,決定為特斯拉正在美國內(nèi)華達州建設的巨型鋰離子電池工廠“超級工廠”投資。該工廠計劃向特斯拉預定2017年前后上市的普及價位EV“Model 3”的電池組等供貨電池單元。
考驗日本電池廠商的潛力
超級工廠是一個計劃在2020年之前合計投資40億~50億美元巨額資金的龐大項目。特斯拉將與部件和材料廠商合作分擔投資。目標是與特斯拉的EV目前使用的電池相比,把每kWh的成本削減30%以上。要想攻克這一大難題,除了量產(chǎn)規(guī)模效益外,還離不開電池單元本身的進步。松下將運用正極采用鎳的鋰離子二次電池高容量化技術(shù)等,大力提高電池的性能。
日韓廠商一直在半導體、平板電視及消費類鋰離子電池等領域進行著競爭。之前也有過不少日本廠商在韓國廠商的窮追猛打下敗北的先例。那么,面對EV用電池也加強了攻勢的韓國企業(yè),日本能否成功逆轉(zhuǎn)呢?可以說,曾經(jīng)率先開拓二次電池市場的日本廠商,現(xiàn)在正面臨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