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看出,北京發(fā)展純電動汽車,實際上有著基礎條件的掣肘。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北京市屬汽車生產企業(yè)新能源汽車產品主要有純電動汽車,而且近期內不準備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
按照油電二選一的北京新能源車搖號政策,2014—2017年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額度17萬個,按照2萬、3萬、6萬、6萬的漸進式發(fā)展,并將對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單設搖號池。
面對數萬輛新能源指標,某些部門讓本地企業(yè)吃獨食的企圖,明若司馬昭之心。
繞來繞去,并沒有繞出地方保護主義的陰影。
對新能源汽車過高的價格進行部分補貼和盡可能多的提供優(yōu)良產品,是吸引消費、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雙翼,而地方保護主義的王婆賣瓜自說自話式的限定框框,無疑是折斷了其中的一條翅膀。不利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展翅高飛。
新能源汽車節(jié)能減排、改善環(huán)境的作用甚大,這也是近年來世界各國政府齊齊下決心出臺種種補貼措施加以推廣的原因。
2012年囿于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的薄弱,電動汽車有心栽花花難活。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255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1241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1311輛。銷售新能源汽車12791輛,包括純電動汽車11375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1416輛。難以完成規(guī)劃所提出的“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2020年超500萬輛”的宏偉目標。而201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雖然同比增40%左右,但是也分別只在1.7533萬輛和1.7642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4604輛,插電式混合動力3038輛。雖然新能源汽車產銷增幅遠高于整個車市14%左右的平均增速,但是較之歐美國家,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絕對數量已然遠遠落下。
2013年美國電動汽車銷量超越9.6萬輛,同比增幅高達84%。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占到4.9萬輛,同比增長27%;純電動車占到4.76萬,同比增長24.1%。普通混合動力汽車近49萬輛,同比增長15.3%。而英國,2013年售出了3萬多輛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17.5 %,其中純電動汽車的銷量飆升近一倍;插電式新能源車型的數量,在過去兩年由6個增加到17個,所占的比例也由兩年前的4.7%提升至12.3%。
《世界癌癥報告》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新診斷癌癥病例為307萬,占全球總數的21.8%。從全世界范圍來看,現在發(fā)病率最高的癌癥是肺癌,2012年新增肺癌病例180萬,死亡人數159萬,其中超過1/3出現在中國。
霧霾天氣會導致肺癌,已經是被科學家證實的因果結論。盡管汽車究竟是“替罪羔羊”抑或還是“罪魁禍首”至今并沒有明確的說法(北京環(huán)保局認為汽車尾氣霧霾天氣的影響占22.2%,而中科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則大相徑庭的表明只占4%),但不管怎么說,車輛排出的CO2增大了空氣的浮力、不利于顆粒污染物的沉降,因此至少也應算作是霧霾形成的幫兇。
在日趨龐大的汽車保有量形勢之下,更多的推廣綠色的新能源汽車,意義非凡。
根據公安部的統(tǒng)計數據,截至去年年底,全國機動車數量突破2.5億輛,機動車駕駛人近2.8億人。共有31個城市的汽車數量超過100萬輛。
與此同時,我國原油進口量呈現跳躍式增長、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多年超越50%的警戒線。有關資料顯示,自2005年以來,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了15個百分點左右,達到了58%。2013年原油進口金額已經突破2196億美元。
按照目前汽車年銷2000萬輛、汽車保有量急劇膨大的速度, 2020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可能進一步上升至70%左右,這是一柄高懸在國家能源安全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據網友爆料,去年12月份,美國國防大學高級研究員托馬斯?哈姆斯在其提出的“離岸控制”戰(zhàn)略中強調,“80%的中國進口石油通過馬六甲海峽,如果馬六甲海峽、印度尼西亞南部的龍目島以及澳大利南部和北部的航線被控制,那里的運輸將被徹底切斷”,將引發(fā)中國大規(guī)模的能源危機。
雖然此種論調不切實際并低估了中國反擊的決心和能力,但是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國家能源的命脈正處于潛在的威脅當中。
清潔、低碳的新能源汽車,是應對這種復雜局勢的一個重要策略。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彎道超車”的戰(zhàn)略前進途中,需要合力,也需要地方政府破除自留一片地的小農意識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