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新能源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已在意料之中。不知道,曾經以“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為理由從而放棄收購奇瑞新能源的海螺型材作何感受

奇瑞新能源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已在意料之中。不知道,曾經以“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為理由從而放棄收購奇瑞新能源的海螺型材作何感受。

敏安汽車

已下發(fā)十張! 盤點新能源造車牌照都已花落誰家

2016年11月15日,第五張新能源生產牌歸屬江蘇敏安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該企業(yè)創(chuàng)建于2011年,由展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臺港澳法人獨資)、淮安開發(fā)控股有限公司(國有獨資)共同成立,兩者的出資額度均為1650萬美元,雙方的占股比為50%:50%。而其背后投資方則是汽車界知名的車身封條供應商臺灣敏實集團。2016年4月,江蘇敏安電動汽車項目在江蘇淮安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開建,預計2018年建成投產,未來規(guī)劃了三款純電動汽車,分別是一款純電動SUV、一款雙座跑車以及一款物流車。

敏安汽車集團法人代表由敏實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潤財富榜第十大富豪秦榮華親自擔任,盡管是公認的“黑馬”但其背后的財團實力不容小覷。強大的資金支持加上汽車相關行業(yè)的運作經驗,敏安汽車未來的發(fā)展還是比較光明的。

萬向集團

已下發(fā)十張! 盤點新能源造車牌照都已花落誰家

2016年12月15日,國家發(fā)改委審核通過了“萬向集團公司年產50000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項目”,萬向集團由此也獲得了第六張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牌照。根據公告顯示,該項目總投資為274503萬元。萬向集團創(chuàng)立于1969年,此前主要致力于汽車零部件產業(yè),在世界各汽車零配件制造企業(yè)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早在1999年,萬向集團就已著手新能源方面的布局,大力發(fā)展電池、電動汽車等產業(yè)。而萬向集團掌門人魯冠球更是下定決心堅決發(fā)展新能源汽車領域,甚至表示“會把萬向掙到的每一分錢都用來制造電動車”,天時地利人和都已具備,相信未來在新能源電動車這一領域,萬向集團絕對會有所作為。

江鈴新能源

已下發(fā)十張! 盤點新能源造車牌照都已花落誰家

12月26日,國家發(fā)改委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jiān)管平臺發(fā)布消息,江西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簡稱“江鈴新能源”)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正式獲得批準,成為了第七個獲得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yè),也是繼北汽、奇瑞之后,第三家傳統(tǒng)車企拿到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yè)。據官方資料顯示,該項目總投資132500萬元,建設用地面積為275畝,而旗下第一款三廂純電動轎車E160也于2017年1月16日正式投產,預計今年3月將正式上市。

江鈴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是江鈴集團2015年成立的子公司,注冊資金2億元,是一家集新能源汽車整車和三電系統(tǒng)的研發(fā)、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江鈴新能源目前在汽車市場的布局相對單一,以提供經濟實惠性價比高的微型車為主要目標。

金康新能源

已下發(fā)十張! 盤點新能源造車牌照都已花落誰家

2017年1月10日,國家發(fā)改委正式批準了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項目,金康新能源成為了國內第8家成功拿到獨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yè),這也是本年度第一張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牌照。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達25.1億元,計劃2017年6月開工建設,預計2018年10月完成該項目工程建設。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重慶小康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小康股份以生產摩托車減震器起家,自2003年開始與東方汽車合作,邁入汽車制造行業(yè)。

聘請?zhí)厮估瑿EO馬丁·艾伯哈德?lián)喂拘履茉雌囶檰枺媱澥召徝绹妱悠噭恿ο到y(tǒng)公司,投下重金在美建設工程技術發(fā)研發(fā)中心,小康股份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計劃由來已久且準備相當充分,至于未來發(fā)展如何還需時間去檢驗。

國能新能源

已下發(fā)十張! 盤點新能源造車牌照都已花落誰家

1月25日,國家發(fā)改委正式核準公示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能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建設項目,這標志著國能新能源成為第九張新建純電動乘用車資質的獲得者,這也是拿到新能源生產資質牌照的第二家合資企業(yè)。據悉,此前國能新能源投資43億元建設的一期工廠,將于2017年6月在天津濱海新區(qū)完工。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汽車
中國電池網
新能源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