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門檻
尹明善之所以選擇換電,是因為他希望力帆的新能源汽車打出差異化生存牌。在他看來,“以租代購、以換代充”可以解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損耗較大、購置電池成本高問題。8月9日,力帆投資超3000萬元的首個電動汽車換電站在重慶破土動工。
按照計劃,預(yù)計10月底,重慶市的新能源汽車只要開到新能源站,3分鐘就可以完成更換電池,而充電的方式至少要30分鐘才能充滿。尹明善當然還有更進一步的設(shè)想,如果把換下來的電池集中到午夜以后充電,每度電就能便宜幾毛錢;而且都采用慢充方式,電池壽命可以由3年延長到8年左右,大幅度降低電池成本。“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品牌優(yōu)勢。”
尹明善預(yù)判,未來肯定是國家電網(wǎng)、中石油、中石化發(fā)力換電站,將這一商業(yè)模式做到最大,力帆只可能是換電站的小股東,“所以我們要趁市場還沒反應(yīng)過來的時候捷足先登。”
但在專家看來,家庭乘用車并不同于可以采用換電模式的公交大巴,乘用車行駛路線多樣,車企采用的電池以及電池的安裝位置也不相同,更換電池時的接插、配套很難精準把握,很容易發(fā)生觸點打火安全事故。
經(jīng)濟層面上來說,其它車企也不會愿意將電池利益拱手相讓,這就意味著在全國范圍內(nèi)建設(shè)儲備電站及采購大量換電電池,憑力帆一己之力難以獨立運營。而且大筆資金能否到位,也將是力帆股份能否轉(zhuǎn)型成功的一大挑戰(zhàn)。
此外,換電模式還存在其它一些現(xiàn)實問題。首先需要場地儲存電池,這 就相當于建立加油站的成本;其次,換電模式還要考慮能源站的成本問題,必須要有一部分電池在能源站充電,作為備用。最后,采用換電模式的新能源汽車底盤要做相應(yīng)的改造,這些都是不小的成本。(作者為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