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的本質
鑒于市值為股價和總股本的乘積,導致目前市場普遍認為市值管理的立足點是以基于總股本不變基礎上的股價為目標,從而出現了“股價管理”、“股東價值最大化”等論調,導致惡意坐莊、操縱股價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打著“市值管理”之名大行其道,嚴重背離“新國九條”的精神。市值管理不是以股價為目標,通過各種手段提高股價,而應是研判股價的上漲和下跌趨勢,合理地適時地利用資本市場工具,使市值真實反映內在價值。對于市值管理而言,股價只是公司通過各種創(chuàng)新工具挖掘內在價值的結果和形式表現,結果和形式是市值和股價的穩(wěn)定和上漲,但股價絕不是目標。目前將股價作為目標的市值管理邏輯與“新國九條”精神本末倒置。
筆者認為,股價只是企業(yè)內在價值的外在表現形式,市值管理的本質在于總股本,即總股本(股權)結構的動態(tài)優(yōu)化和股本總量的良性變動。其核心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新國九條”已明確將“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歸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條款之中。據此,可以將市值管理界定為: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在科學判斷自身股價變動趨勢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資本市場創(chuàng)新工具,不斷動態(tài)優(yōu)化股權結構和適時增減股本總量,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為核心,促使其市值真實地反映公司內在價值的各種行為的總和。市值管理制度應堅持以股權結構優(yōu)化和股本數量良性為路徑,體現上市公司質量提高優(yōu)先、兼顧股價與內在價值相統一和投資者合理保護的原則。
市值管理的本質主要體現股本(權)結構和股本總量兩個層面。對于股本(權)結構的優(yōu)化:(1)盤活存量閑置股權。目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獨大”現象,甚至很多上市公司國有股比例高達60%以上,在20%—33%能夠實現相對控股的狀態(tài)下,多余的30%股權長期處于閑置狀態(tài),實際上導致股權資源的嚴重浪費??毓晒蓶|和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資本市場工具盤活閑置股權來提升市值,一方面有利于充分體現內在價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強整個資本市場流動性,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2)實現股權結構均衡。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國有上市公司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和戰(zhàn)略投資者方式,實現股權結構均衡,充分調動各類資本積極性,挖掘企業(yè)內在價值,提升市值,同時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從而解決國有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和公司治理“形似神不似”的狀況;(3)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通過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來實現管理層、員工與股東之間的利益一致性,共同關心公司的長期價值;(4)增持減持股份。針對公司股價的變化趨勢,以增減持方式使股價真實反映內在價值,提升市值;(5)資產剝離。通過不良資產或非主業(yè)資產剝離,聚焦主業(yè),提高資產質量,提升市值。
對于股本總量方面:(1)實施配股、增發(fā)和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的重組等手段。在做大股本總量的同時,通過重組整合相關產業(yè)資源,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從而提升市值;(2)回購股份。在股價嚴重低于內在價值時,通過回購注銷股份,減少股本總量,提升股價,從而提升市值;(3)公司分拆。分拆上市后,通過資本市場的價值發(fā)現功能,將會使公司迅速獲得超額資本利得,提升公司市值。
與其他任何制度的變遷路徑一樣,市值管理制度也必將經歷初始創(chuàng)立、規(guī)范發(fā)展和成熟完善階段。目前市值管理的概念剛剛制度化,還處于摸索階段,與此相對應,還需要國資監(jiān)管和證券監(jiān)管部門的進一步簡政放權和放松管制,以激活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市值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由于市值管理是屬于企業(yè)自治范疇,因此,應高度重視并充分發(fā)揮上市公司自律性組織的作用,以引導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