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一定要“插電”?
前面提到的“彎道超車”理論,可謂有理有據(jù),但是,前面的理論并不完整,因為它少了一個前提。那什么是“彎道超車”的前提呢?那就是:跟隨!試想一下,如果舒馬赫過彎的時候,阿隆索在他身后1000米,除非舒馬赫沖出跑道,不然阿隆索是萬萬沒有超越可能的。
產業(yè)發(fā)展也是這個道理,有些產品和技術的延續(xù)性很強,很難實現(xiàn)越級發(fā)展。汽車產品的技術也是有延續(xù)性的。從傳統(tǒng)汽車到純電動汽車,我們躍過了傳統(tǒng)發(fā)動機、變速箱技術,欲直接進入國際領先的純電動汽車技術?,F(xiàn)實是,目前中國純電動汽車的電動機、電池、電控技術與國際仍存在很大差距。
其實,在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路徑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過渡產品”,那就是混合動力汽車,其中包括插電混合和不插電混合,二者的區(qū)別為:是否有新能源(電能)輸入。
目前,不插電混合動力的產品已經很成熟,在中國市場上,日系產品占據(jù)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以目前市場上熱銷的雷克薩斯ES300h為例,這款搭載了2.5L汽油發(fā)動機,整車質量達到1.6噸的大中型轎車,其百公里油耗僅為6L左右。這就是混合動力技術的魅力所在,在完全沒有任何新能源介入的情況下,單憑技術,就能把油耗降低一半,也可以說把能源的使用效率提升了一倍。在走向純電動汽車的過程中,混合動力是很好的過渡產品,它的優(yōu)點極為明顯:
首先,就是綠色和環(huán)保。雖然電能更環(huán)保,但如果考慮到發(fā)電電源和電能轉換效率等因素,這個問題就比較復雜。混合動力汽車能夠大幅降低汽車能耗,按2010年中國汽車能耗數(shù)據(jù),中國汽車每年消耗6000萬噸汽油,如果油耗降低30%,每年可節(jié)約1800萬噸,如果下降50%,每年則可節(jié)約3000萬噸。另外,由于混合動力電池用量與純電動汽車相比很小,因此其由于電池帶來的環(huán)保問題也相對較小。
其次,混合動力完全不挑戰(zhàn)用戶的使用習慣。在使用方面,不插電混合動力汽車與傳統(tǒng)汽車并無兩樣,同樣是去加油站加油,而且續(xù)航能力更強,ES300h的廣告語就是“1000公里不加油”。在汽車操控方面,混合動力汽車也沒有什么不一樣,而且加速能力更好,怠速更安靜。
對于一個“過渡產品”來說,由于混合動力汽車不挑戰(zhàn)消費者使用習慣,且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成本,其很好地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只要稍加扶持和引導,市場一定可以快速興起,這可以把中國的汽車能耗在短時間內下降到一定水平。
再次,混合動力與純電動的技術通用性較好。在混合動力汽車中,也涉及到電池、電控、電動機、能量回收等技術,而這些技術未來也可以應用到純電動汽車上,此外,由于混合動力對電池要求相對較低,且不需要充電,不依賴基礎設施配套,推廣起來更容易。
從市場來看,混合動力汽車與純電動汽車相比,其明顯具備普及難度小、速度快、政策依賴度低、基礎設施投入小、且節(jié)能減排見效快等優(yōu)點。此外,不插電混合可以較容易地轉到插電混合,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混合動力也可以升級到純電動汽車。
在新的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不插電混合動力這一產品被排除在外,這一做法讓人有些費解。與插電混合動力相比,二者的區(qū)別就是是否有新能源的介入,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也不是一定要有新能源介入,也就是說插電混合動力汽車也可以不充電,這就與不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沒有兩樣。目前市場上的部分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由于基礎配套不完善,很多消費者也都是把它當成不插電混合動力車來使用的。
其實,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路線圖是比較清晰的,但不知是不是受到“彎道超車”理念的影響,我們選擇了“抄近路”的做法。雖然目前我們仍然無法對中國新能源汽車戰(zhàn)略下任何結論,但看到日本氫燃料電池汽車年底就要投產的消息以及奔馳豪華S系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的百公里油耗降為3L的新聞后,我們還是有必要客觀地問一問自己:經過這幾年的發(fā)展,我們對自己的戰(zhàn)略和目標是否還是那么充滿信心?
(李樹翀,系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