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全球各國注冊的電動汽車電池總裝車量為390.4GWh ,同比增長75.4% 。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0榜單中,6家中國企業(yè)市場占有率達到58.6%,妥妥占據半壁江山。

2022年1-10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單位:GWh)

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全球各國注冊的電動汽車電池總裝車量為390.4GWh,同比增長75.4%。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市場呈現持續(xù)增長。

比亞迪市場份額逼近LG新能源

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0榜單中,6家中國企業(yè)市場占有率達到58.6%,妥妥占據半壁江山。其中,寧德時代前10月動力電池裝車量137.7GWh,同比增速近一倍,持續(xù)位居全球裝車量榜首;比亞迪、中創(chuàng)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億緯鋰能裝車量分別為51.5GWh、16.3GWh、11.3GWh、6.5GWh和5.1GWh,均呈現了三位數以上的高增長,分別位列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排行的第三、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位。

與此同時,韓國動力電池企業(yè)市場份額雖呈穩(wěn)步增長態(tài)勢,但同比下降6.9%,從31.7%降至24.8%。LG新能源以53.7GWh保持第二位,同比增長16.1%。SK On同比增長83.2%,至24.1GWh,三星SDI同比增長69.0%,至18.9GWh。

與中韓動力電池企業(yè)形成鮮明對比的日本松下,前10個月的同比增幅只有5.5%??梢哉f,包括松下在內的日本企業(yè)呈現出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增速,并持續(xù)下滑。

2022年10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單位:GWh)

單從10月來看,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車量達到48.0GWh,同比增長超過1.7倍。中國和美國等主要市場都有所增長,尤其是中國市場同比增長一倍多。值得關注的是,電動汽車電池市場在原材料供需困難的情況下,已連續(xù)28個月實現穩(wěn)定增長,而這一成績得益于大量中國公司引領了市場增長。

數據顯示,10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0內的中國企業(yè)市場份額已達64%。從中國企業(yè)單月全球裝車量來看,寧德時代以88.8%的同比增速霸榜第一,比亞迪以141.9%的高增長位列第二,中創(chuàng)新航以同比增長近三倍的速度位列第七,國軒高科、欣旺達同比增速也均已翻倍,億緯鋰能同比增速近一倍。

綜上來看,全球動力電池中日韓三足鼎立格局正慢慢發(fā)生變化,中國企業(yè)持續(xù)領跑勢頭強勁。

韓系動力電池企業(yè)巨資擴產

為趕超中國動力電池企業(yè),11月,韓國政府攜手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等動力電池企業(yè),共同成立了電池聯盟,還將投資50萬億韓元(約合2555.5億元人民幣)布局電池產業(yè)鏈。規(guī)劃到2030年,韓國動力電池企業(yè)實現全球占有率40%的目標。

按照韓國政府規(guī)劃,到2030年,其電池行業(yè)的基礎設施投資將達30.5萬億韓元(約合1558.8億元人民幣)。電池聯盟規(guī)劃到2025年,韓國動力電池企業(yè)的產能將從去年的39GWh,增加到60GWh。

韓國政府表示,計劃到2030年,投入的政府研發(fā)資金達1萬億韓元(約合51.1億元人民幣),民間資金達19.5萬億韓元(約合996.6億元人民幣),以推進電池單次續(xù)航800公里的技術,以及新一代全固態(tài)電池技術在2026年實現商業(yè)化的目標。

韓系動力電池企業(yè)巨資擴產的同時,我國動力電池企業(yè)投資擴產也在快馬加鞭。據電池網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12月5日,年內僅在鋰電池生產制造領域,新公布的投資擴產項目就多達94個,其中有76個公布投資金額,總金額超8747億元,平均單個項目投資額超115億元;公布年產能的項目有77個,規(guī)劃總產能超2TWh。

具體來看,頭部電池企業(yè)動力及儲能單個新項目產能超30GWh、投資百億級別已成常態(tài)。在已公布投資額的76個項目中,投資額均超10億元。其中,百億級投資額項目多達38個,占比過半。在已公布年產能77個項目中,69個項目產能超10GWh(含4個超百GWh級別項目),占比近9成。

中韓電池企業(yè)競逐資本市場

爭相擴產背景下,動力電池企業(yè)對資金的渴求程度顯著增加。近日,據外媒報道,韓國SK Innovation旗下電池公司SK On將從包括韓投伙伴(Korea Investment PE)在內的多家投資公司處募集6953億至1.32萬億韓元的投資(約合5-10億美元)。據悉,SK On將以每股5.5萬韓元的價格向投資者出售可轉換優(yōu)先股,目前已確認最高或可達1.32萬億韓元。此外,有消息稱,SK On將于2026年年底前,或交易完成4年內上市。

除了SK On,10月以來,我國動力電池頭部企業(yè)也有三家傳來IPO最新動態(tài):

10月6日,中創(chuàng)新航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正式登陸國際資本市場,開啟實施國際化戰(zhàn)略新篇章。今年1-10月,蜂巢能源以5.05GWh裝車量位居國內動力電池企業(yè)裝車量第七位。

11月18日,蜂巢能源科創(chuàng)板IPO申請已獲受理。招股書顯示,本次IPO,蜂巢能源擬募資150億元,其中115億元擬用于江蘇常州、浙江湖州、四川遂寧三地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建設。

12月1日,中國證監(jiān)會國際部消息顯示,瑞浦蘭鈞提交的境外首次公開發(fā)行股份審批材料已被接收。今年1-10月,瑞浦蘭鈞以3.62GWh的裝車量位列國內動力電池企業(yè)裝車量第十位。

隨著瑞浦蘭鈞正式開啟IPO進程,我國前十家動力電池企業(yè)有望悉數邁入上市公司行列。

結語:從市場和資本方面來看,中韓動力電池企業(yè)似乎在暗暗較勁,“競賽”味道突出,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中韓動力電池產業(yè)鏈合作仍然在深化,尤其是韓國在原材料領域對中國的依賴仍然很強。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chuàng)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近日在環(huán)球時報發(fā)文指出,在目前的動力電池產業(yè)鏈中,競合依然是中韓產業(yè)關系的主要面向,而且合作明顯大于競爭。這跟中國目前在動力電池產業(yè)鏈上的絕對優(yōu)勢地位有很大關系。

同時,于清教還表示,中國的動力電池供應鏈雖無近憂但有遠慮,一方面韓國在動力電池領域雄心勃勃,期望把它打造成第二個半導體產業(yè),政府攜手幾大動力電池廠商成立電池聯盟,斥資50萬億韓元(約合2555.5億元人民幣)希望在2030年成為電池最強國。另一方面,美國等不斷出臺保護主義政策,企圖削弱中國在動力電池領域的主導地位。對此,中國企業(yè)要保持警惕,繼續(xù)保持先發(fā)優(yōu)勢、擴大技術領先優(yōu)勢,同時以我為主不斷提高國際化水平。

[責任編輯:林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鋰電池
動力電池
寧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