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媒體,就不能不提麥克盧漢的經典之作《理解媒介》,其中有一個經典的觀點:媒介即信息。為了讓這句話顯得更加震撼,麥克盧漢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燈泡就是媒體?!笔裁匆馑寄兀?/div>

說到媒體,就不能不提麥克盧漢的經典之作《理解媒介》,其中有一個經典的觀點:媒介即信息。為了讓這句話顯得更加震撼,麥克盧漢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燈泡就是媒體?!笔裁匆馑寄兀勘热缯f在一個漆黑的房間里,當你點亮一個燈泡時,你就會看到很多東西。換句話說,因為燈泡的存在,讓很多隱藏的信息得以顯化,被人所共知,所以說燈泡本身也是一種媒介。這個觀點在當時看來是有點驚世駭俗的,但現(xiàn)在看來卻非常有洞見。

之所以說這個觀點很有洞見,是因為你發(fā)現(xiàn)媒介無處不在。以前我們一說到媒體,就會想到電視臺、報紙、廣播、雜志等,但現(xiàn)在媒體已經大大拓展了它的邊界。谷歌和百度是媒體公司么?當然!因為它們的商業(yè)模式是將大量免費信息聚合過來,通過技術手段整理和陳列,提供給那些想要獲取信息的人。這就是媒介的特質,它可能不生產信息,但它聚合了信息,而且傳遞給了讀者。谷歌和百度超過90%的銷售額來自廣告,盡管這種廣告跟我們平時所理解的廣告有所不同,但是它還是廣告,這也是其媒體屬性的一種體現(xiàn)。

如果說大家還能勉強承認谷歌和百度是媒體公司,那么淘寶算媒體公司么?很多人說,淘寶是一家電子商務平臺公司,怎么可能是媒體公司呢?!但淘寶還真是一家典型的媒體公司,它把大量商品信息搜集整理并呈現(xiàn)出來,如果你付更多的廣告費,你的產品就可以呈現(xiàn)在前面。淘寶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商家的廣告費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跟傳統(tǒng)媒體的特質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只不過它是通過電商這種形式呈現(xiàn)而已。還有一些網絡游戲公司,也具有很強的媒體屬性??梢哉f,媒體已經無處不在了。

媒體的形態(tài)也在變化,變得越來越個性化和碎片化。以前我們一提到媒體,想到的是一個龐大的機構,里面有采編部門和廣告部門。這是通常的媒體形態(tài),但現(xiàn)在任何一個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媒體,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自媒體。當然它可能沒有那么清晰的模式,但是只要它通過自己的觀點影響他人,那就是一個媒體。很多公司都有內刊,甚至產品本身也越來越具備媒體特質,比如一個人的衣服和手機都在傳播某種信息。媒介無處不在,就像燈泡是媒介一樣,我想你所看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理解為一種媒介。

明確了媒介的定義之后,再來談談媒介的商業(yè)模式。未來的媒介如果想要賺錢的話,只有三種可能的途徑:第一,通過公信力來獲取廣告利潤。我們通常理解的傳統(tǒng)媒體都屬于這個種類,包括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因為它們報道了很多社會的公共事件,具有一些定向的社會影響力,所以在上面做一些廣告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盈利模式。以前這基本上是唯一的媒體形態(tài),但現(xiàn)在它變成了若干個媒體形態(tài)中的一種,而且市場份額也在不斷下滑。我想未來靠這種形式生存的媒體數(shù)量會越來越少,因為能真正地建立整個社會影響力的、公信力的媒體永遠是少數(shù),而這些媒體往往扮演了社會公正、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

第二,通過超強的數(shù)據處理能力獲取利潤。谷歌和百度就屬于這種類型的媒體,它們通過強大的技術手段,把大量免費數(shù)據抓取過來,進行分類、整理、挖掘、搜索、推送,通過這種方式把信息變成一個對消費者和商家都有價值的東西。以搜索為例,當一名讀者通過搜索關鍵詞獲得他想要的信息時,信息旁邊往往會出現(xiàn)商家的廣告,引起這名讀者的興趣,最后產生交易,這種模式會成為一個越來越主流的媒體形態(tài)。從搜索到Facebook到Twitter到微信,都會出現(xiàn)這種以技術為主導的盈利模式。這種帶有平臺性質的媒體也不會太多,因為平臺的特質就是“贏家通吃”,任何一個細分品類的平臺一般只存活一到兩家供應商。比如說,我們一提到搜索想到的就是谷歌和百度,一提到微博想到的只是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這種媒介往往只有大資本能夠玩得起,它們不是創(chuàng)業(yè)者的游戲。

第三,去做行業(yè)專業(yè)媒體,服務長尾。這也是大多數(shù)小眾媒體的出路,它們在龐大的受眾鏈中找到自己的一個位置,為本地化的細分市場提供定制化服務。比如一本電商行業(yè)雜志,它為千千萬萬的電商企業(yè)提供相應的行業(yè)報告,甚至提供相應的培訓和咨詢服務。這些媒體只能在整個價值鏈中占據某一個環(huán)節(jié),這也是未來絕大多數(shù)小眾媒體的一個必然的出路。對于大多數(shù)媒體而言,傳統(tǒng)的廣告模式并不靠譜,依靠PR又有道德風險,只有提供服務才是比較靠譜的。這也是現(xiàn)在被稱為自媒體的很多媒體的出路所在。

遺憾的是,現(xiàn)在很多自媒體還在用傳統(tǒng)媒介的方式來獲取廣告收入。它們的商業(yè)邏輯通常是這樣的:先把內容做到足夠好,內容做好了自然會有流量,有了流量就自然會有廣告……不過這個模式本身是不可靠的,因為高質量的內容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但這樣的投入帶來的流量是不確定的,要把這樣的流量變現(xiàn)為廣告收入就更不確定了。君不見,很多傳統(tǒng)媒體在做新媒體時都在采用這種思路,但鮮有這樣的新媒體能賺到錢。至于那種大數(shù)據的媒體形式,基本上想都不要想,因為那些媒體公司根本不具備大數(shù)據公司的技術基因。像Facebook、Twitter這樣的企業(yè)全球也就一到兩個,就不要打這個主意了。

對于大多數(shù)媒體而言,最現(xiàn)實和最靠譜的途徑,還是勤勤懇懇地在所在細分行業(yè)和領域找到一個自己的獨特位置,為小眾提供定制化的服務,獲取自己的利潤。這是它們的方向。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陳雪頻
未來媒體
電池網微信

電池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