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單根據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企業(yè)的產能數據、客戶分布、公司情況、誠信形象等得出,數據來源為公司調研和機構數據。上榜企業(yè)由賽迪顧問鋰電產業(yè)研究小組進行了專家點評。

2014年中國動力鋰離子電池年度品牌榜單發(fā)布

中國電池雜志-中國電池網10月8日訊(肖何 楊陽 北京報道)從2014年第二屆中國(成都)鋰電新能源產業(yè)國際高峰論壇(ABEC2014,鋰電“達沃斯”)組委會獲悉,10月7日中國電池網、賽迪顧問等機構聯(lián)合推出了2014年度中國鋰電產業(yè)鏈之動力鋰電池(大鋰電)年度品牌榜單,該榜單根據我國動力鋰電池企業(yè)的產能數據、客戶分布、公司情況、誠信形象等得出,數據來源為公司調研和機構數據(數據統(tǒng)計截止到2014年9月,僅供參考)。上榜企業(yè)由賽迪顧問鋰電產業(yè)研究小組進行了專家點評。

1、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yè)排名:№1

上榜產能:1.0GWh(年底產能有望擴大3GWh)

關注指數:★★★★☆

主要客戶:比亞迪

企業(yè)簡介:公司1995年成立,注冊資本23.54億元,目前公司電池產品主要為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自產自銷為主,旗下動力電池公司為惠州比亞迪和上海比亞迪,目前上海有一條中試線,產能約40MWh,惠州有十條生產線,產能約960MWh,2014年初至今,公司公布專利聲明300多項,其中鋰電池相關專利40多項,獲得專利授權169項目,其中鋰電相關專利數十項;2014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車業(yè)務實現(xiàn)收入約27.48億元,同比增長1216.67%,占集團總收入的10.29%,拉動動力鋰電池需求約370MWh。

專家點評: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領航者”,一直以來公司堅持磷酸鐵鋰電池路線不動搖,受到過國內外企業(yè)專利官司的夾擊,獲得過巴菲特等資本界大腕的青睞,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從第一臺電動汽車F3DM推出以來,歷時五年,終于憑借一款PHEV車比亞迪-秦“揚眉吐氣”了,但磷酸鐵鋰電池由于受到理論能量密度限制,未來若希望大幅提高電動汽車續(xù)航里程,必須要對現(xiàn)有材料進行改進,或尋找替代材料。隨著特斯拉的成功,鎳鈷鋁(NCA)三元材料動力電池出名了,目前市場紛紛開始將焦點轉向三元材料動力鋰電池,對比亞迪來說,這無疑將是“滅頂之災”。當然,在比亞迪的股東大會中,王傳福也提出了未來將重點開發(fā)磷酸鐵錳鋰材料新型動力鋰電池(LiMnxFe1-xPO4/C),從公司發(fā)布的專利聲明中也看到了相關專利,另外公司目前也開始在研究三元材料(NCM)等,目前公司的動力電池采取自給自足的商業(yè)模式,其中很多材料也通過自己生產,雖然目前的自動化程度比較很高,也易于控制質量,但小規(guī)模生產很難降低材料及電池的生產成本,不利于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化發(fā)展,其電池相關產品需求與其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表現(xiàn)息息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2、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yè)排名№2

上榜產能:0.5GWh

關注指數:★★★★

主要客戶:康迪、眾泰、江淮等

企業(yè)簡介:公司成立于1997年,注冊資本12.5億元,現(xiàn)有鋰電池產能約1.6GWh(按5億Ah折算) ,其中動力鋰電池產能約0.5GWh,2012年公司總營業(yè)收入30億元,凈利潤約1.46億元,目前公司控股股東為中海油,即國有企業(yè)控股,2014年上半年公司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約79.7MWh,年初至今已有發(fā)布專利聲明22項,獲得8項專利授權。

專家點評:力神是國內動力鋰電池最早的第一批倡導者之一,早先公司欲大力發(fā)展汽車用動力鋰電池,但無奈市場不給力,將計劃轉向了消費電子、電動工具用鋰電池項目。隨著本輪新能源汽車政策刺激,市場迅速反彈,天津力神沒有錯過機遇,公司目前拿到了較多的市場訂單量,迅速開始在青島、武漢、綿陽、蘇州等多地布局,不過很多項目還僅處于戰(zhàn)略合作初期,何時完全落地形成產能,目前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公司產品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目前也在小批量生產三元材料動力鋰電池,公司掛在中海油這口大油井下,盡管業(yè)績表現(xiàn)很好,具備較大的增長潛力,但對控股公司的業(yè)績影響較小,控股股東對其關心也略顯不足,而近日傳出中海油也將選擇退出力神,公司最早嘗試上市失敗,面對如此多的投資項目待落地,資金恐怕是力神最心急如焚的事情了。近期傳聞各路資本拜訪力神,也從另一層面上證實了力神確實是“差錢了”。 

3、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股份公司

企業(yè)排名:№3

上榜產能:0.6GWh(未來產能將擴大0.77GWh)

關注指數:★★★★

主要客戶:南京金龍、江淮等

企業(yè)簡介:公司成立于2006 年,注冊資本20221 萬元,公司旗下有安徽安凱國軒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廣通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國軒新能源(蘇州)有限公司等控股子公司,2013年公司營業(yè)收入7.81億元,凈利潤2.19億元;2014年上半年營業(yè)收入3.52億元,凈利潤6981.19萬元,2014年上半年公司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約0.11GWh左右,年初以來公司發(fā)布專利聲明64項,其中涉及鈦酸鋰負極材料、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石墨烯材料、鎳鈷錳(NCM)三元材料、磷酸亞鐵錳鋰正極材料的專利共計14項,獲得發(fā)明專利授權9項,其中石墨烯材料相關專利1項。

專家點評: 公司可以說是國內唯一一家純粹的動力鋰電池企業(yè),自2006年成立以來,一直熱衷于發(fā)展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企業(yè),受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江淮汽車iev系列純電動汽車的熱銷,國軒高科擁有了將動力鋰電池之路“一條道走到明”的勇氣。年初以來,國軒高科上市緋聞不斷,有傳言將被安凱客車(000868.SZ)收購,當然該傳言并非空穴來風,畢竟兩者合資成立了安凱國軒新能源,共同開發(fā)新能源客車,但最終花落東源電器(002074.SZ)著實讓市場吃驚不小,喜訊傳來東源電器股價連續(xù)十個漲停,股價累計漲幅159%,盡管公司堅持磷酸鐵鋰電池之路,但在新型材料研發(fā)方面并未停滯,從研發(fā)專利上看,公司對正負極新型材料都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未來國軒高科或許也將會涉足三元材料,注入上市公司之后的國軒高科,下個方向可能將是擴大產能,走出安徽省這個區(qū)域市場。當然,2014年上半年的客戶結構中,南京金龍進入了公司的五大客戶體系,不過是否與地方保護有關尚不清楚,公司未來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走向國際化,第一步還是要讓產品更加市場化,逐步走向全國化,不能僅僅滿足于“偏于一隅”的發(fā)展模式。 

4、ATL

企業(yè)排名:№4

上榜產能:0.48GWh

關注指數:★★★☆

主要客戶:北汽、宇通、五洲龍、華晨寶馬等

企業(yè)簡介:ATL是在1999年由SAE (TDK下屬企業(yè))的執(zhí)行總裁梁少康投資建設,同時從SAE抽出了陳棠華擔任ATL首任總裁,抽調SAE第一位大陸總監(jiān)曾毓群為ATL首任執(zhí)行副總(ATL現(xiàn)任總裁),旗下動力鋰電池企業(yè)有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ND)、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青海時代新能源(ATL-QH)、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PPST)。2013年公司動力鋰電池銷量約0.0959GWh,創(chuàng)造銷售收入約3.4億元,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動力鋰電池銷量約0.1306GWh,年初以來,公司旗下的動力鋰電池公司共發(fā)布專利聲明49項,獲得專利15項。

專家點評:國家對外商投資動力電池的限制讓這家由日本TDK控制的企業(yè)不能獨資生產動力電池。為此,ATL選擇了選擇了在寧德成立CATL,與北汽、 北大先行合資成立普萊德,在青海合資成立青海時代新能源,而CATL約80%的股東為ATL高管持股。通過一系列的股權設計,ATL繞開了政策的限制,開始在動力電池領域發(fā)力。北汽E150和華晨寶馬之諾帶動了ATL動力電池業(yè)務的增長,另外,宇通也成為ATL在大巴領域的主要客戶。雖然ATL一直走磷酸鐵鋰方形電池的技術路線,但是近期也在與寶馬合作開發(fā)三元動力電池,雖然寶馬i系列電動汽車目前采用三星的電池,但是未來ATL可能會與三星一起分享寶馬電動汽車電池這塊大蛋糕。但由于ATL逐步將其生產基地和總部由東莞轉移到寧德,直接導致了大量人員的流失,如何構建一個穩(wěn)定、健康的人才激勵機制是ATL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5、哈爾濱光宇電源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yè)排名:№5

上榜產能:0.288GWh

關注指數:★★★

主要客戶:哈飛、一汽等

企業(yè)簡介: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冊資金23102. 3萬元,母公司光宇集團目前主要有兩大生產基地哈爾濱和珠海,動力電池由哈爾濱光宇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公司目前涉及鉛酸電池、鋰電池和鎳氫電池三個領域,2013年公司的鋰電池銷售額達到16.86億元,占據集團55.55%,公司大型的動力電池業(yè)務主要來源于儲能領域,2013年,公司獲得了印度儲能市場7000萬美元的鋰電池訂單,2014年上半年公司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約0.082GWh,年初以來,公司發(fā)布專利聲明1項。

專家點評:公司是鉛酸電池行業(yè)中實現(xiàn)業(yè)務快速、平穩(wěn)轉型的一個“典范”,從公司2013年業(yè)績表現(xiàn)看,其鉛酸電池業(yè)績大幅下滑,出現(xiàn)巨額虧損,憑借鋰電池的搶眼表現(xiàn),實現(xiàn)盈利。公司的大電池主要采用磷酸鐵鋰技術路線,且大部分應用在通信基站儲能領域,且主要市場在海外如印度等地方。而在動力電池領域,其主要與哈飛和一汽在合作,并沒有批量化大規(guī)模生產的車型。作為轉型鋰電池最成功的鉛酸電池企業(yè),哈光宇依托其之前在鉛酸儲能領域的渠道資源順利的進入通訊儲能領域,由此可見基站儲能最高的壁壘不是技術壁壘而是渠道壁壘。哈光宇大電池未來能走多遠更重要的還是要看其技術研發(fā)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鋰離子電池
電池智庫
品牌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