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池雜志-中國電池網11月8日訊(肖何 北京、武漢報道)近日,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應用納米材料與清潔能源實驗室陳忠偉教授課題組成功研制出新型石墨烯硅基鋰離子電池,此創(chuàng)新型技術將目前商業(yè)化鋰離子電池的比能量密度提高了40%-60%,循環(huán)壽命延長到2000次以上,這極大的推動了高能量長壽命鋰離子電池的發(fā)展進程,促進了相關電子以及儲能領域產業(yè)鏈的加速成長,相關技術成果已發(fā)表在最新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綠色能源的開發(fā)利用以及電子產業(yè)的不斷升級更新,人類對電能儲存技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鋰離子電池正處于這個新科技時代的風口浪尖,近幾十年來備受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
目前商業(yè)化鋰離子電池所用的負極活性材料均為石墨,它的實際發(fā)揮比容量約為360mAh/g,這極大的限制了整體電池的能量密度。而硅材料,由于其4200mAh/g的理論比容量,是石墨的10倍以上,這吸引了全球眾多課題組的投入研究。
多年以前,滑鐵盧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始利用硅作為電池負極時,同其他研究組一樣,遇到了全球性技術難題,即,硅材料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由于相變所造成的體積收縮膨脹率高達300%,這一變化使得電極活性層形成眾多斷裂縫隙,電池性能迅速衰退,以致最終使電池失效。
為了攻克這一技術難題,陳忠偉教授的研究團隊聯合通用汽車全球研發(fā)中心(General Motors Glob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共同開發(fā)了石墨烯硅材料電極的熱處理技術,這一技術使硅的體積變化固定在特定的預設區(qū)域,解決了電極活性層的斷裂問題,保證了硅材料電化學性能的正常發(fā)揮,并將其循環(huán)壽命提高到2000次以上。而更為可喜的是,此熱處理技術簡單而且容易操作,有利于進一步工業(yè)化的實現。
正如陳忠偉教授所言,“簡單易行的熱處理技術,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獨特結構的硅電極,使得這一高比能量電池的循環(huán)次數延長到2000次以上”。此技術的誕生意味著鋰離子電池在便攜式電子產品,可穿戴型電子設備以及電動汽車等領域的電池小型化、輕型化應用將迎來一次技術性革命。
目前此技術已經完成初步小試階段,據陳忠偉保守預計,這一新型石墨烯硅基鋰離子電池將于明年面世進入市場。陳忠偉教授將協(xié)同WATTECH POWER INC.(滑鐵盧大學科技公司)CEO Allen Sun 先生在第3屆鋰電“沃達斯”論壇上展示此項最新技術。
【陳忠偉博士,世界頂級的燃料電池領域專家、(Canada Research Chair)加拿大首席科學家,領導其研究團隊在硅鋰電池,鋰硫電池,液流儲能技術,納米材料領域及石墨烯應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豐碩成果;在鋅空電池領域,更是公認的世界第一流研發(fā)團隊?!?/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