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今天上午10點格力手機在“聚劃算”開搶,但半個小時后再看,手機從聚劃算上“消失”了。
炒了2-3年之后,格力手機第一次這么見光,就這么萎了。最后格力在“格力空調”的官微上給出的說法是活動由經銷商推動,而非官方行為,已責令撤銷。要知道,格力空調是在全國自建專賣店渠道的,哪個經銷商敢冒大不違自己干呢?顯然格力是退步了,或者說就是“不陪你玩了”。
這就像余佳文的一億年終獎忽悠,到最后確實認慫了,但大眾對其創(chuàng)業(yè)項目的關注是多了的,而且格力的這次較勁,也并不是名利雙失。
自從和雷軍的10億賭局開始,格力手機就有些趕鴨子上架的感覺。被輿論推著走,而“董小姐”還真時不時地回一句,每一次董明珠針對手機發(fā)聲,言下之意,就是“這事還沒完”。
格力確實在做手機,但并不表示格力在“玩真的”做手機,本身就更像是玩票。在手機市場,格力是“赤腳不怕穿鞋的”。但到現(xiàn)在這個點,其實沒必要再較真了,給個臺階,就可以下去了。
做手機這事本身也沒那么難?根據4月份工信部曝光的信息,格力手機是由深圳卓易智造代工生產,這是一家典型的OEM/ODM電子公司,按照格力手機的配置,也是再成熟不過的或者說有點過氣的參數(shù)。或者說,除了對內置的遙控模塊功能,智能家居進行匹配外,格力根本不需要做太多事,就可以拿出董明珠之前秀出的那款樣機。
但你真的以為董小姐叫嚷這么久的時間,就真輸了嗎?可能在科技媒體圈至少在手機圈沒討到什么好名聲,媒體把格力做手機當做笑話來揶揄,但對格力很明顯是加分的,至少有這2點:
1、格力本身的品牌認知和曝光度是有很大影響的,好比360做智能硬件,第一代兒童手表、路由器都被吐槽,但之后還真翻身了,同時也在長時間讓品牌與熱門話題刷起了互動。
2、雖然手機不怎么樣,但格力智能家居的概念其實已經讓很多人認知?,F(xiàn)在家電廠商最被動的是什么?是在智能家居的浪潮中失去了主動性,被一幫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者牽著鼻子走。通過話題性的手機產品,格力的智能家居做法已經有了很不錯的認知。
從今年年初就傳起來的“格力”手機為什么遲遲不見正式露面銷售?一露面還是“跳票”?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了解了事件的始末。
首先是事件的發(fā)展:
8月21日(上周五),格力手機上線聚劃算預熱(格力官方不可能不知道)。
8月24日上午10點,格力手機在聚劃算開搶,限量1000臺,售價1599元。截止開搶時間,希望購買的人數(shù)增長到1228人。
半個多小時之后,格力手機從聚劃算上消失,包括購買鏈接,預熱鏈接,就好像這款手機從未上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