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人心中,南孚電池不僅是一節(jié)小小的電池,更是民族品牌的驕傲。但是,10多年來,它幾度被轉手,股權不斷升值卻無法對股權收益進行征稅;2014年11月,確認南孚電池東家——香港注冊企業(yè)中國電池將全部股權轉讓給鼎輝投資后,南平市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國家稅務局積極介入,要求其為股權轉讓收益納稅,雙方最終確認股權成本價從1999年算起,成功征得我省最大一筆非居民企業(yè)所得稅3.244億元。
提起企業(yè)所得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多數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但是,說到非居民企業(yè)所得稅,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非居民企業(yè)是指依照外國(地區(qū))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yè)。因此,非居民企業(yè)不同于外資企業(yè),也可以是中國人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
南平市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國家稅務局政策法規(guī)科科長陳建富表示,一直以來,非居民企業(yè)稅費的征繳是個難題。其中,非居民企業(yè)股權交易的稅費問題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它賣的是股權而不是明碼標價的產品,收入所得怎么算?交易過程發(fā)生在境外,如何得知交易詳情?股權交易的賣家是境外企業(yè),賣完抽身走人,不繳稅又怎樣?
“可以說,非居民企業(yè)所得稅是一筆隱形的財富,也是國庫門前很容易溜走的‘大魚’。特別是有些中資企業(yè)在境外注冊空殼公司,把股權搞得無比復雜,就是為了合法避稅?!标惤ǜ徽f道。
民族品牌艱難回家
南孚電池,曾經是個讓國人引以為豪的民族品牌——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堿性電池生產商。盡管南孚電池長期占據中國電池市場龍頭位置,但自從引入外來資金后,它的命運就像一枚受人擺布的棋子,多次易主。
1988年,南平電池廠與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福建分公司、興業(yè)銀行聯姻,成立我國電池行業(yè)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yè)——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當時,南平電池廠持股40%,百孚公司持股25%,基地福建公司持股20%,興業(yè)銀行持股15%。
1998年,興業(yè)銀行將其持有的15%股份以2500萬元出讓給民營企業(yè)大豐電器有限公司。
1999年,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聯合荷蘭國家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等外資方與南平電池廠、基地公司等幾個中方股東在香港組建中國電池有限公司。中方股東以持有的南孚電池部分股權作為出資,占中國電池51%的股份。
2000年,百孚公司將其持有的中國電池20%股份轉讓給了基地總公司的另外一個子公司,余下的股份則出售給摩根士丹利。
2001年,摩根士丹利買走了基地總公司的子公司所持有的20%中國電池股份。
2002年,南平市政府將其持有的中國電池股權轉讓給外資股東。
2003年,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南孚電池的競爭對手——金霸王電池所屬的美國吉列公司從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等公司手中買走中國電池的全部股權,把南孚成為吉列的子公司。
2005年,寶潔公司并購吉列,南孚電池又成了寶潔公司的子公司。
去年11月,鼎暉投資向寶潔公司收購中國電池,從而獲得了南孚電池78.775%的股份,據媒體報道,此交易成交價格近6億美元。
以上是中國電池令人眼花繚亂的股權變化過程,從1998年興業(yè)銀行那筆交易來推算,1999年中國電池創(chuàng)建時價值約為3500萬美元;而這次交易升值到了近6億美元。陳建富介紹說:“股權升值與南孚電池有緊密關聯,這就是來源于中國的收入?!蹦湘陔姵仡嵟媪麟x多年終回家的故事,同時也讓國庫財富大門的守護者看到了征稅的希望。
時機成熟順利入庫
其實早在2003年,美國吉列公司收購中國電池的時候,國稅部門就想征收這筆非居民企業(yè)稅,苦于當時沒有國際稅法或國內政策的支持。
2009年,國家稅務總局出臺698號文件——《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非居民企業(yè)股權轉讓所得企業(yè)所得稅管理的通知》,這是專門針對股權間接轉讓征稅的操作方法。國內政策有了,但境外企業(yè)還是有辦法合法避稅的。好在,國際上有一個《OECD稅收協(xié)定范本》(《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關于對所得和財產避免雙重征稅協(xié)定》),其中第十三條第四款規(guī)定,轉讓一個公司的股份取得的收益,如果該公司財產50%以上直接或間接由位于締約國一方的不動產構成,可以在該締約國一方征稅。
2014年,開發(fā)區(qū)國稅局專門成立非居民稅收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監(jiān)控對象,拓展信息渠道,定期對重點相關企業(yè)的股東分紅、股權轉讓信息進行搜索整理分析。
不久,中國電池出現了連續(xù)3次分走歷年積累的全部投資收益的異動,同時美國寶潔公司也推出“瘦身”計劃,打算拋售旗下的電池品牌,加上網上傳言南孚電池要被國內資本收購,這引起了國稅人員的高度重視。開發(fā)區(qū)國稅局立即啟動非居民企業(yè)稅收管征機制進行綜合研判,認為中國電池很快將在香港進行股權轉讓,當即鎖定目標,開展調查。
去年11月,開發(fā)區(qū)國稅局確定中國電池將全部股權轉讓給鼎暉投資后,第一時間與中國電池取得聯系,告知對方,股權轉讓收益應當在南平納稅,并要求提供境外股權轉讓相關資料。
中國其實并不是《OECD稅收協(xié)定范本》的締約國,直到2012年才成為其觀察員。很大程度上,在國際地位的分量決定了境外巨頭的態(tài)度,究竟“買不買面子”、肯不肯在內地繳稅。好在事態(tài)逐漸向好。
受中國電池委托,最后美國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上海代辦處與開發(fā)區(qū)國稅局進行對接,雙方就股權轉讓涉稅事項進行了一系列磋商和談判。股權成本價的確定是磋商的一大焦點。中國電池自1999年成立以來,由于中間控股公司多次易主,股權被多次間接轉讓。此次股權轉讓成本應以中國電池投資的初始成本計算,還是以2005年美國寶潔公司的收購價為準,直接關系到應納稅額的計算。經多方努力,最終確認股權成本價從1999年算起,這意味著過去想征但沒有征到的稅款可一次性全部征回。
中國電池在內地沒有設立賬戶,為解決其外匯款項匯入境內完稅問題,開發(fā)區(qū)國稅局聯系多家銀行,最終選定工商銀行南平分行作為繳稅銀行,并由其提供財政待報解預算收入外幣專戶。3月5日,美國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上海代辦處指派一名律師來到南平,僅用半天時間,就順利辦理了銀行結匯、稅款確認和申報納稅。至此,這一福建省單筆最大數額非居民企業(yè)所得稅順利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