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某個時候,我的同事福林?克林肯伯格開始帶著自己的蘋果筆記本電腦參加《紐約時報》編委會。一看到這玩意,其他人立刻紛涌上前,圍觀這臺散發(fā)酷炫背光、圓潤光滑的白色電腦,吃不準福林到底是不是真的要用它工作。一些同事上大學時也用過蘋果電腦,但誰沒在大學時干過點瘋狂的事兒呢?
蘋果電腦真能用來辦公嗎?福林向我們保證,它可不是什么玩具,我們的電腦能干的這臺Mac都能干——上網(wǎng)、發(fā)郵件之類的,并信誓旦旦地斷言它很可靠,絕不會像PC那樣經(jīng)常死機。福林宣稱,他的蘋果電腦不會感染一直困擾“微軟英特爾聯(lián)盟”的各種討厭病毒,我對此將信將疑。等我也買了一臺Mac后,立刻覺得自己時尚多了。
時光飛逝,轉眼就到了2015年,現(xiàn)在如果有人在會議上拿出一臺不是蘋果的筆記本電腦,那才是新鮮事兒呢。同時蘋果也保留了其獨特性??梢哉f它一直是在大眾化和引領潮流之間走鋼絲,在努力贏得前者的同時,不犧牲后者。
最近,蘋果公司公布了美國公司史上盈利最豐厚的一個財季,在過去三個月中,它售出了約7500萬臺iPhone和550萬臺Mac。這使首席執(zhí)行官蒂姆?庫克,史蒂夫?喬布斯腳踏實地的繼任者,在季報電話會議上情難自禁,稱這個財季“具有歷史意義”,公司的業(yè)績——按一周七天,每天24小時算,相當于每小時賣出34,000臺iPhone——“令人難以置信”。蘋果現(xiàn)在是全球價值最高的公司,市值約7000億美元,手握1800億美元現(xiàn)金。iTunes商店擁有8億活躍用戶,著實令人驚嘆。
盡管這些數(shù)字如此巨大,但最讓人目瞪口呆的是,蘋果產(chǎn)品遠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普及。它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實際上,它可能才剛起步。
看看現(xiàn)有產(chǎn)品線就會發(fā)現(xiàn),蘋果只不過統(tǒng)治了平板電腦市場。全球有三分之二的智能手機搭載的是安卓操作系統(tǒng)。在全球電腦銷量排行中,蘋果僅位列第五,在美國市場上也僅位列第三。蘋果還能從對手那里搶到很大的市場份額。
蘋果的增長戰(zhàn)略是極具原則的。它不會大幅降價或推出性能平平的產(chǎn)品來迎合新興市場中那些囊中羞澀的消費者。它只會拿出精心設計、價格高昂的產(chǎn)品,將其打造為新興中產(chǎn)消費者渴望的、彰顯身份的象征。
蘋果進軍一系列新興市場的腳步才剛剛啟動,它很可能將在很短時間內(nèi)徹底改變或統(tǒng)治這些市場。號稱要成為無所不能的電子錢包的Apple Pay,就是一個強勁的開端。而那些羽翼未豐的項目,如HomeKit,CarPlay,iBeacon以及Apple Watch,則讓我們看清了蘋果未曾明說的終極目標:提供一個端口或一套操作系統(tǒng),將你的蘋果設備與你的汽車和住宅連接在一起。
沒有哪家公司能像蘋果這樣,讓我們的生活實現(xiàn)無縫連接。意大利小說家安伯托?艾柯1990年代曾說過一句名言,蘋果就像天主教,信徒們只能遵循一種行為方式,而微軟(如今你也可以說谷歌)則更像是新教,信徒們可以有更多方式得出自己的結論并自行組織起來。
有鑒于此,蘋果的前景看上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光明。這家公司曾經(jīng)自稱為斗志昂揚的失敗者,聲稱要幫我們“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而如今,過于成功才是它面臨的唯一威脅。蘋果現(xiàn)在面臨的挑戰(zhàn)在于:如果蘋果的產(chǎn)品成為控制我們生活并與他人聯(lián)絡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時,它還能那么酷嗎?
為此我特地去請教目前在耶魯大學任教的福林,看他是否還固守著蘋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確實還這樣,而且他現(xiàn)在依然還清楚地記得在2000年開始膜拜Mac電腦之前使用Windows系統(tǒng)的糟糕體驗。但他跟即將上市的Apple Watch劃清了界線:“我從來就不戴手表,也不能想象現(xiàn)在要開始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