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車特約評論員 江南小宋)當危機發(fā)生后,如何轉危為機?特斯拉最近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危機公關示范課。 10月1日,一輛Tesla Model S型豪華轎車在美國西雅圖南部的公路上發(fā)生車禍起

(新浪汽車特約評論員 江南小宋)當危機發(fā)生后,如何轉危為機?特斯拉最近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危機公關示范課。

10月1日,一輛Tesla Model S型豪華轎車在美國西雅圖南部的公路上發(fā)生車禍起火,事故現場的圖片迅速傳遍網絡,引發(fā)一片質疑。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特斯拉第一時間由其全球公關總監(jiān)伊麗莎白-賈維斯-辛(Elizabeth Jarvis-Shean)在汽車起火發(fā)生當天的股市收盤之前發(fā)表了緊急聲明,聲明首先承認起火的是一輛特斯拉Model S,同時解釋,這輛車是在發(fā)生重大撞擊之后才起火的,并不是自燃。

在聲明中這位公關總監(jiān)強調指出,由于特斯拉的安全設計,大火僅僅局限在車頭的部位,所有跡象都顯示火焰沒有進入內部駕駛艙。同時特斯拉的警報系統(tǒng)顯示車輛故障,很智能地“指引”駕駛員靠邊停車并安全撤離,避免了人員傷亡。

但伊麗莎白-賈維斯-辛(Elizabeth Jarvis-Shean)的聲明沒能阻止股份的下跌,Tesla 股票在接下來的兩天里累計下跌達 10%, 公司市值被削掉23億美元,并且引發(fā)了媒體大量“特斯拉起火”的負面報道。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不打算就此事發(fā)表意見和評論的特斯拉CEO馬斯克在事件發(fā)生后的第三天公開發(fā)表了博文,向公眾解釋特斯拉汽車起火的前因后果。馬斯克首先說明,事故的發(fā)生是因為汽車在高速行駛中撞到路中央一個從半掛車輛上脫落的彎曲金屬物體,物體對汽車底部1/4英寸厚的電池保護裝甲施加了高達25噸的巨大沖擊力,造成了直徑3英寸的一個穿孔。接著又詳細解釋了Model S底部16個由防火墻隔離的電池倉結構,火勢會只向下方而不是向上方或者駕駛艙蔓延。而如果是傳統(tǒng)的燃油車,大火早就把整車燒成灰了。

馬斯克還引用數據再給公眾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在美國,平均每2000萬行駛里程發(fā)生一起汽車火災,而特斯拉則是每1億行駛里程才發(fā)生一起火災。駕駛傳統(tǒng)汽油車遭遇火災的可能性,是駕駛特斯拉的5倍。

在文章的結尾,馬斯克還附上了事故車駕駛員與特斯拉一位副總裁之間的電子郵件記錄,駕駛員提出:”汽車電池經歷了一次‘可控燃燒’,但是互聯(lián)網上的圖片顯然夸張了。”

有事故前因后果的詳細說明,還有數據對比,以及事件親歷者的“證詞”,馬斯克的聲明馬上就有了回響,投資者的信心又被找了回來,當天,特斯拉股價強勁反彈4.43%,收于180.98美元。

那么,特斯拉是如何挽回民眾信心的呢?

其實,特斯拉在事件發(fā)生的一開始也犯了一個錯誤,盡管其公關總監(jiān)在24小時內發(fā)表了一個聲明,做到了危機處理快速反應的要求。但這個聲明其實存在很多疑點沒有說清楚,譬如特斯拉當時到底撞上了什么物體,這個物體是從哪里來的?司機對這個事故持什么態(tài)度?有沒有第三方的說法等等。福布斯中文網的記者Ryan Mac就公開表達了其對特斯拉聲明的不滿,認為其不夠詳細具體,沒把事情真相說出來。

好在特斯拉CEO馬斯克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迅速發(fā)表了公開聲明,詳細解釋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解答了公眾關于此次起火事件的所有疑惑,并且讓事故的親歷者——事故車的駕駛員為特斯拉做了“無罪辯護”,成功攙回了消費者的信心,成功將事件轉危為機,反而增強了消費者和投資者對特斯拉的信心,特斯拉比普通燃油汽車更安全。

特斯拉之所以能轉危為機,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特斯拉成功打造了馬斯克個人的品牌形象,馬斯克有一眾堅定的支持他的粉絲,所以馬斯克的解釋為大多數人所相信;第二是馬斯克很坦承地講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把事實的真相公之于眾。

從特斯拉處理這起危機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得到一些經驗:危機公關說透徹了就是溝通,重新取得大家的信任。而要取得大家的信任有三個關鍵因素,一是說這個話的人是為大家所信任的,所喜歡的,即便他說的是假話,大家也愿意相信,當然,假話只能說一次;在危機時刻,一個有影響力的企業(yè)領導人的表態(tài)往往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對企業(yè)來說,樹立一個為公眾所信任的領導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公關課;很遺憾國內的車企或者說國內車企領導人都沒有真正重視這一課,如比亞迪的王傳福、奇瑞的尹同躍都是非常適合包裝成汽車粉絲的偶像的,可惜這些車企領導人或者車企忽視了這一點。

二是要坦承,如果犯錯了就坦白地承認錯誤,如江淮在央視315曝光之后就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最終取得了大眾的諒解,沒有對江淮窮追猛打。如果沒有犯錯,也要坦率地說明事情的前因后果,化解大眾的疑惑。

三是要及時,最好是在事情發(fā)生后的24小時內給出合理說法,因為時間長了,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不好的印象都已經定形了,再解釋都沒有任何意義了。如比亞迪526事故,直到兩個月后才出結果,盡管有各種客觀因素影響,但兩個月后才到的結果對提升比亞迪的品牌形象已經沒有太多意義,比亞迪電動車不安全的形象已經在消費者腦海中定格。

[責任編輯:肖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