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產汽車公司以及旗下全資子公司——日產分析與研究中心宣布了他們通過對鋰電池陰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電子活動的觀察,從而取得了在電池的性能方面更進一步的研究成果,隨即,新的電池技術將使得容量、壽命都能有質的改善。這種新的電池分析技術不僅會進一步推進日產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的發(fā)展,對于整個電動車行業(yè)也會是個刺激。
如果新電池技術投入使用,那么日產的聆風的續(xù)航里程很有可能會接近500公里。500公里是個什么概念呢?就我國實際情況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明確規(guī)定不得連續(xù)駕駛機動車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者停車休息時間少于20分鐘。還有我國高速公路限速規(guī)定最快車道限速是110-120公里/小時。那么最快120公里/小時,最多連續(xù)開4小時。也就是說在不違反交通安全法的情況下,駕駛員一次最遠也只能跑480公里就要休息了。那么在一些情況下能夠續(xù)航接近500公里的純電動汽車完全可以做到和燃油汽車一樣。雖然這一技術還沒有成為現(xiàn)實,但是已經足以說明燃油汽車不是不可取代。
其實鋰電池的研究早有突破。去年,日本積水化學工業(yè)公司近日開發(fā)出新型車用鋰離子蓄電池材料,電動汽車(EV)將擁有原來3倍的續(xù)航能力。同是去年我國復旦大學研發(fā)新型水鋰電池,可使電動汽車續(xù)航突破400公里,且充電時間僅需十幾秒鐘。但是這些都是科研單位的研究成果,但是這次不同的是消息來自日產汽車公司,對象是一個真實存在的聆風純電動車。也就是說鋰電池性能提升已經從科學家手中的科研成果,正在變成商人手中的技術,那么離消費者手中的商品只有一步之遙了。相信不久那個我們期待已久電動汽車就會來到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