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商業(yè)周刊》今天刊文稱,今年以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正在放緩,這已經(jīng)給中國國內(nèi)外智能手機廠商的業(yè)績帶來了明顯影響。
以下為文章全文:
每個季度,小米都不能犯錯。在成立不到5年的時間里,小米已成為全球排名第四的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僅次于三星、蘋果和聯(lián)想。2014年,小米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5770萬部,同比增長超過200%。小米估計,2015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將為8000萬至1億部。然而,小米的銷售正在“撞墻”。
7月2日,小米CEO雷軍表示,2015年上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470萬部,同比增長率僅為33%。盡管許多智能手機廠商都會為這樣的增長率感到高興,但對習慣于三位數(shù)增長率的小米而言,這樣的增長速度太慢。此外,2015年以來,小米也在大力開拓印度市場。彭博Intelligence的分析師指出,小米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本土市場“正逐漸飽和”。小米拒絕對此置評。
中國國內(nèi)外智能手機廠商正越來越依賴中國市場的需求,這一市場已占全球需求的1/3。然而,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開始滑坡。第二季度,中國手機用戶總數(shù)小幅下降了100萬。匯豐銀行駐香港科技行業(yè)分析師史蒂芬·佩拉約(Steven Pelayo)表示,無論是運營商、手機終端商,還是元件商,“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放緩正在影響所有人”。
道理很簡單:當所有想購買智能手機的人都已購買智能手機后,市場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增長,尤其考慮到中國的經(jīng)濟增長正在減速。此外,中國移動和中國聯(lián)通的最新舉措也抑制了市場對新智能手機的需求。在去年夏季之前,兩家運營商一直有意維持著智能手機的低價戰(zhàn)略。然而,政府部門隨后要求兩家公司控制支出,減少提供給用戶的補貼。因此,中國移動將每年的補貼支出從約55億美元減少至34億美元。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4.3%。市場研究公司IDC估計,今年全年中國市場出貨量將同比維持持平。
相對于小米,中國國外的智能手機廠商受到的影響更明顯。7月7日,三星報告稱,第二季度運營利潤同比下降4%,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Galaxy S6銷量差于分析師預期。三星的競爭對手HTC今年6月預警稱,“中國市場弱于預期的銷售”將影響該公司的收入。本月,HTC報告稱,第二季度虧損2.57億美元。此外,由于第一季度出貨量同比下降22%。聯(lián)想今年6月撤換了手機業(yè)務負責人。聯(lián)想拒絕對此置評。
盡管其他公司近況不佳,但蘋果仍在鞏固自己的市場領(lǐng)先地位。中國日漸富裕的消費者給蘋果帶來了幫助。IDC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開售的前兩個季度,iPhone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的份額高達87.5%,高于2013年iPhone 5s開售之后的55%。根據(jù)IDC的數(shù)據(jù),全球范圍內(nèi),去年智能手機出貨總量同比增長約28%。而由于中國市場的增長放緩,今年這一數(shù)字將下降至10%。
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已從去年第三季度的192美元上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263美元。IDC分析師布萊恩·馬(Bryan Ma)認為,這反映了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火爆。不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對蘋果而言也并非好消息。7月21日,蘋果報告的第三財季業(yè)績差于預期,導致股價大跌近7%。蘋果上季度最大的問題在于中國市場。根據(jù)彭博Intelligence的數(shù)據(jù),上季度中國市場iPhone出貨量為1250萬部,較IDC的預期低約200萬部。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近期中國股市的波動帶來了影響,但“蘋果并未做出任何改變”。
由于中國市場業(yè)務低迷,仁寶等代工商正試圖贏得Micromax等印度智能手機廠商的訂單。不過,臺灣大和國泰資本市場分析師史蒂芬·曾(Steven Tseng)表示,相對于索尼和諾基亞等更成熟的公司,這些新興公司不太愿意專注于某一家供應商。他表示:“我不認為它們會是忠實客戶,這些公司傾向于四處詢價對比。”
為了減小國內(nèi)市場增長放緩的影響,小米已開始與中國家電廠商美的合作開發(fā)智能空調(diào)。小米副總裁雨果·巴拉(Hugo Barra)則表示,小米可能會在印度市場推出智能空氣凈化器。此外,該公司已宣布進軍巴西,而未來12個月內(nèi)還將開拓泰國、越南和俄羅斯市場。巴拉表示,印尼將是小米的另一個關(guān)注重點。不過目前看來,上半年銷售業(yè)績不佳將影響小米2015年全年銷量1億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