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熱劇帶動吧,《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這書現(xiàn)在很火,有人說這書看名字很是貧氣,不過個人還是很喜歡這個名字的,第一次聽到就感覺很Powerful。
我不是豆瓣青年,今天當然不是跟大家聊書評的。那聊什么?題目清楚明了就是移動電源。只不過單純覺得“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這話用來反應當今移動電源市場現(xiàn)狀再合適不過了。
能耗硬件與電池技術發(fā)展的極度不匹配造成了手機行業(yè)步子邁得太大,扯著蛋的尷尬局面。更可悲的是,一體機身設計蔚然成風,以至于電話沒電換塊電池都不行了。于是,移動電源就以手機救世主的身份華麗登場了。
不能換電池,喬幫主帶的好頭
然而在現(xiàn)今多個質量調查中,移動電源非但沒有成為手機的救世主,相反質量問題卻成了消費者口誅筆伐的眾矢之的。容量虛標還是小意思,鼓包、發(fā)熱甚至爆炸則讓人不寒而栗,就在碼字的同時,我每天上下班坐的帝都地鐵10號線上就發(fā)生了一起移動電源自燃事故。
正在寫這篇文章時,恰好就有電源自燃了......
或許你會說,上面的問題都是山寨或次品造成的,咱買的可都是價格較貴、外形精致銷量還特高的款,肯定沒問題。
但,事實真的就如此簡單嗎?為了驗證,我們綜合考量電商銷量與關注度,挑選了10款熱門的10000mAh級移動電源,再聯(lián)合專業(yè)電源工廠對這些產品進行了詳細的質量檢驗,那么結果如何?就像我前面說的,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咱們一步步揭開謎底。
你以為標稱多少就能充多少?
移動電源自燃、爆炸這類事危害不小,然而要說最讓多數(shù)人頭疼的恐怕還是標稱容量與實際使用后的差距吧,容量虛標固然可恨,但移動行業(yè)關于容量標注上的潛規(guī)則才是最觸目驚心的。毫不夸張說,這正是移動電源質量為人詬病的最大禍首。
說到這,不妨先用一個大家熟知的例子來說明吧。u盤,大家基本手里都有,為啥1GB的U盤實際使用使用容量也就900多兆?因為在廠商那里1GB=1000MB,而計算機上的1GB實際是1024MB,在這樣的所謂行規(guī)下我們手中的U盤當然不可能足斤足兩了。
從沒足量過(圖片來源于網絡)
而移動電源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只不過可比U盤復雜多了。幾乎所有的移動電源電壓都是3.7V,額定充電電壓為4.2V。手機的鋰電池則與移動電源內置鋰電池電壓一樣,也是3.7V。
我們常見的手機電池
那么,當二者電壓同為3.7V時是無法實現(xiàn)充電的(就像同一平面的水是不會流動的一樣,如圖一)。所以移動電源電源必須要升到到4.2V以上,才能向手機電池充電(就像水往低處流,如圖二),USB國際通用標準是5V電壓,所以就是要達到5V才能給手機充電。
由于電池能量=電池電壓×電池容量, 以10000mAh移動電源為例,它的能量就是37wh(10000mAh×3.7V)。
充電時,在完全無損耗狀態(tài)下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
輸出容量=能量÷輸出電壓(10000mAh移動電源為例)
=10000mAh×3.7V÷5V=7400mAh
所以在像高中物理教課本說的那種無損耗狀態(tài)下,一個10000mAh的移動電源在5V的輸出電壓下最大輸出容量只有7400mAh。這樣算下來,最大轉換率也只有74%(7400mAh/10000mAh)了。當然,這種理想狀態(tài)在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升壓過程中電源電路很定要有損耗,那么實際的轉換率就比74%還低了。
你以為轉換率高就真的高?
60%變80% 轉換率也有講究
可能一部分消費者雖然不知道這個換算過程,不過通過生活經驗判斷,它們還是會知道移動電源充電時會有一個轉換率的。但由于目前移動電源尚無行業(yè)標準,某些廠商還針對轉換率做起了文章。
在工廠內部,移動電源輸出轉換率=電池容量÷輸出容量。但在對外宣傳中,轉換率卻成了輸出容量÷最大輸出容量了。舉個例子,一個實際輸出容量為6000mAh的移動電源(標稱10000mAh),在工廠內部它的轉換率實際是6000÷10000=60%。而它們宣傳的則是6000÷7400=81%的轉換率,至于哪個數(shù)字更有賣點,再明顯不過了。
廠商宣傳手法一
還有一部分廠商,只將充電過程某一部的電路轉換率當為賣點宣傳,數(shù)字看上去也很漂亮,卻并非實際的轉換率,實在是防不勝防。
廠商宣傳手段二
熱門產品測試數(shù)據(jù)觸目驚心
了解完這些,下面我們來看看在專業(yè)實驗室的檢驗下,這10款熱銷移動電源都能給我們的手機充多少電呢?
通過檢測數(shù)據(jù)我們看到,盡管有一半數(shù)量產品存在容量虛標問題,不過有四款電源與實際標稱相差并不算大,只是安士奇這款虛標情況達到了令人瞠目的程度,其實虛標情況已經比前幾年有所好轉。
安士奇P11200容量虛標問題嚴重
不過即便這樣,轉換率這塊還是要把電源輸出容量打個不小的折扣,目前移動電源指標尚缺乏行業(yè)標準,廠商一般內部認定轉換率高于60%即算合格。按照這個標準,iWALK與飛毛腿品牌電池表現(xiàn)最好,可達65%以上,但這么算來,最多也不會輸出超過7000mAh。而掌航G18不但存在虛標,轉換率也只有48.5%,實際使用的話,連6000mAh都提供不了。
掌航G18放電曲線
另外還有像像品能與品勝等10000mAh級電池在5V 1A的標準輸出規(guī)格下都很不穩(wěn)定,產品甚至要降到0.7A電流時,產品才能做到到穩(wěn)定的輸出以及較高的轉換效率,實際上如果連正常狀態(tài)的穩(wěn)定輸出都不能保證,也沒什么必要談轉換率了,因為已經失去最基本的使用意義了。
品勝電庫達不到1A的標準充電電流
品能PN913達不到1A的標準充電電流
總結:
一個簡單的轉換率公式,移動電源廠商會換出幾套花招來抬高自己,但就是不會說最終的轉換效率,試問那些標稱的數(shù)據(jù)哪一個是對消費者切實有用的?
通過以上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jù),我們看到在缺乏國家行業(yè)標準的大背景下,絕大多數(shù)的消費者購買移動電源簡直就是撞大運,在購買前你根本不可能知道這款電源大概能夠你的手機充幾次電,即便包裝上明確注明了電源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