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動力燃料電池
可逆氫燃料電池是人類從碳能源為主的化石能源時代邁向氫能時代的起點,它實現(xiàn)了能源以氫氣的形式進行存儲和使用,有效解決了當前“風光棄電”和能源匱乏、環(huán)境保護等問題。而制定可逆氫燃料電池行業(yè)國際技術標準,對加快我國燃料電池技術與世界接軌,促進全球燃料電池行業(yè)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6月25至27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燃料電池協(xié)會第13工作組第七次會議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來自中國、德國、日本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審議儲能系統(tǒng)中可逆燃料電池電堆與系統(tǒng)的國際標準。經過三天的熱烈討論,通過了IEC62282-8-102、IEC62282-8-201兩個草案。會議確定,IEC62282-8-102可逆燃料電池電堆國際標準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牽頭制訂,該所俞紅梅研究員將擔任該項國際標準的召集人。日本東芝公司Tsuneji Kameda擔任IEC62282-8-201可逆燃料電池系統(tǒng)的召集人。各國專家還對草案中可逆氫燃料電池的電堆與系統(tǒng)技術標準的制定等內容進行了修改,內容涉及電池組件及其系統(tǒng)的命名、原理、評價等。
可逆氫燃料電池是是一項清潔的儲能技術。它是將氫燃料電池和水電解制氫技術有機整合,具有能量轉化效率高,安全、環(huán)保等優(yōu)勢。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從事燃料電池的研究工作,是我國及國際上最早從事該項研究的單位之一。大連化物所科研團隊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與固體電解質水電解技術方面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并積極推動燃料電池與水電解技術的商業(yè)化應用和國際標準的制定,為推動我國燃料電池技術與世界發(fā)達國家接軌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標準是世界公認的權威性標準。該委員會每年在世界各地召開一百多次國際標準會議,全球近10萬名專家都參與到IEC的標準制定、修訂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