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13748臺,同比增長183%,環(huán)比12月下降63%,總體較好。其中插電混合動力達到5966臺,同比增長146%,環(huán)比下降36%;純電動車達到7782臺,同比增長219%。

2016年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1.4萬增1.8倍

在十三五的新政策環(huán)境下,1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呈現高增長后的高位調整特征。根據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統(tǒng)計,2016年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61萬輛,同比增長144%。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7952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4887輛,同比增長115%;純電動商用車生產2422輛,同比增長80%,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834輛,同比下降4%。列入《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前六批的國產新能源汽車生產1.55萬輛,占1月產量的97%。

根據乘聯(lián)會的廠家銷售數據,1月新能源乘用車呈現同比高增長和環(huán)比深度調整的特征。2016年1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13748臺,同比增長183%,環(huán)比12月下降63%,總體較好。其中插電混合動力達到5966臺,同比增長146%,環(huán)比下降36%;純電動車達到7782臺,同比增長219%。環(huán)比下降72%。

新能源車新目錄有利于規(guī)范市場。15年的新能源車高速增長的后期出現超高速激進拉升,存在一些問題,由此也必然帶來調整。原《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的車型,自2016年1月1日起廢止,這是行業(yè)的重大事件。此次國家推行新目錄是很好的產品升級的規(guī)范性調整,體現十三五的新能源車發(fā)展進入規(guī)范的新階段。自09年8月開始推出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歷經76批目錄,也是歷經6年多的時間,這幾年時間的新能源車產品技術提升迅速,近兩年的產品標準也是快速規(guī)范,部分前期公告車型設計時尚無相應的標準要求,因此產品設計與目前的法規(guī)要求已經有較大的差距,安全性設計也偏落后,需要規(guī)范和提升。16年開始的新補貼標準需要重新確認產品的核心技術參數,因此有必要重新審定產品和符合技術標準的范圍,這樣才能有效的推動產品升級和現有銷售產品的技術先進性。隨著電池技術的提升和向新的正極材料的轉換趨勢,電動乘用車補貼標準提升到雙一百的難度不大??蛙囶惍a品的暫停三元材料的審批也是從安全角度的很好的事情,也有利于安全運行,而且也能平抑電池材料的價格過快上漲,畢竟世界原材料大跌下,鋰電池材料價格過快漲價和產能劇烈擴張,這不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在十二五末的超速發(fā)展后,我們需要十三五起步期的規(guī)范,也需要改變客車補貼占比新能源總補貼近70%的不合理現狀,確保財政補貼不崩盤,實現速度和產品提升的相對均衡發(fā)展。

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暴增

1、1月新能源車銷量增長較猛

1月的新能源車銷量13748臺,同比15年1月的4861臺增長1.8倍,增速仍保持較高水平。歷年的新能源車都是前低后高的加速拉升走勢,15年從8月以來的新能源車銷量進入拉升軌跡,15年年末幾個月都是月度環(huán)比暴增,12月更是環(huán)比暴增萬臺左右,市場熱度快速升溫。16年1月的降溫是符合正常的走勢特征的。

2、1月新能源車的銷售結構高端化

1月新能源乘用車呈現同比高增長和環(huán)比深度調整的特征。2016年1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13748臺,同比增長183%,環(huán)比12月下降63%,總體較好。其中插電混合動力達到5966臺,同比增長146%,環(huán)比下降36%;純電動車達到7782臺,同比增長219%。環(huán)比下降72%。16年插電混動同比增速表現弱于純電動轎車,但插混新能源車環(huán)比12月的增速更穩(wěn)健。

3、新能源車銷售結構快速變化

1月的新能源乘用車中插電占比達到43%,相對15年度占比36%的比例提升。近期純電動乘用車中基本全部是轎車產品,前期的MPV\SUV逐步萎縮。而插電混動的車型組合多元化,SUV等表現較強,8月的比亞迪唐加入混動,SUV的混動化也是趨勢。

15年的純電動車中的A00級車占比達63%,且A0級成為純電動乘用車的絕對主力,這兩類組合的經濟型電動車成為主力。但16年1月的A級電動車爆發(fā)增長到15%,這是暫時的年度波動數量的特殊狀態(tài),同時也是A00級電動車的暫時調整的影響。

插電混動主要是以B級車為主(16年乘聯(lián)會調整車型分類的建議級別,唐和騰勢等調到B級),比亞迪秦、榮威550是絕對的主力。而以寶馬5系為代表的合資品牌的高端插電混動車型表現也是很好的。1月的B級插混的銷量增長較快,唐等表現較好,這也是未來的趨勢。

[責任編輯:陳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汽車
電動車
崔東樹
我愛電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