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第八屆中國汽車論壇在廣州花都拉開序幕,主題為“電動汽車推廣模式創(chuàng)新”。彼時全國各大城市正被霧霾所困擾,這無疑給本屆汽車論壇賦予一層更深遠的意義。 在眾多車企對電動

12月13日,第八屆中國汽車論壇在廣州花都拉開序幕,主題為“電動汽車推廣模式創(chuàng)新”。彼時全國各大城市正被霧霾所困擾,這無疑給本屆汽車論壇賦予一層更深遠的意義。

在眾多車企對電動車寄予美好愿景的同時,政府部門似乎也下了更大的決心:花都區(qū)政府宣布將于本月底投放100輛全新的電動出租車用于區(qū)內運營,廣州市發(fā)改委也提出廣州市新能源汽車推廣總量力爭在2015年達到1萬輛。

然而在眾多目標和愿景背后,有業(yè)內人士也在擔憂,電池續(xù)航里程短、充電樁規(guī)劃滯后仍制約著電動車的發(fā)展。

發(fā)展電動汽車是時代必需

汽車論壇召開的13日,廣州霧霾加劇,也讓汽車尾氣再度成為大眾聲討的對象。汽車尾氣對霧霾的影響有多大?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曾坦言,北京市機動車尾氣排放影響霧霾超30%。

在這種背景下,電動車的投入作用對緩解霧霾到底起多大的作用?在論壇上,深圳市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助理陸象楨作了一個比較:“一輛公交車相當于30輛家用車的耗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一輛出租車相當于10輛私家車的耗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按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規(guī)劃,到2015年,50%的公交車更換為新能源汽車,20%的出租車更換為純電動出租車,則相當于減少了約27萬輛私家車的排放量?!?

開電動出租車只能一班制

嚴峻的環(huán)境壓力倒逼政府必須在電動車發(fā)展方面下更大的決心。繼去年投入了6輛電動出租車之后,花都區(qū)宣布將于本月底再次投放100輛全新的電動出租車用于區(qū)內運營。使用方——廣州啟程出租車有限公司經理曹慶山表示,目前花都出租車只有300多輛,電動出租車的投放,將有效緩解花都“打車難”的問題。

事實上,電池的續(xù)航能力決定了電動車并不能像燃油車一樣長時間運行,電動出租車投放后是否能承擔正常運營任務,成了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曹慶山表示,電動出租車的續(xù)航里程可達180公里,在快充模式下,只需充電5分鐘便能持續(xù)行駛60公里,30分鐘便可充電80%。不過他坦言,快充會對電動車的電池帶來極大的損耗,所以他們在運營過程中一般都會選擇慢充,“由于慢充一次需要6-8小時,這就意味著電動出租車只能采用一班制,早上運營,晚上充電。”在這種運營模式下,司機盈利必然會大打折扣,因此出租車公司還要對司機發(fā)放補貼。

廣州市對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有了更深的考慮。廣州市發(fā)改委副主任鄧宏永在論壇上透露,到2015年,廣州市新能源汽車推廣總量力爭達到1萬輛,其中公交車2000輛,出租車1000輛,公務用車2000輛,環(huán)衛(wèi)、郵政、物流等專用車1000輛,而私人領域新能源汽車爭取達到4000輛。

充電樁制約電動汽車發(fā)展

廣州正積極推動電動車發(fā)展,但部分業(yè)內人士對于電動車的前景仍憂心忡忡。其中電池續(xù)航能力是一個問題?;ǘ紖^(qū)某領導曾計劃從花都開電動車去市政府開會,但后來還是放棄這個打算,“主要是怕車開到半路遇到堵車耗到沒電,最后癱在高速路上就慘了。”

事實上,在電池續(xù)航里程不足的背后隱藏著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充電樁配套不足。“電池續(xù)航問題還可以通過技術去解決,充電樁要普及則遠比技術要復雜得多?!币幻麡I(yè)內人士坦言。據了解,截至去年底,廣州建設配套充電站(樁)共52個,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花都,這意味著廣州的電動車只能活躍在花都,“如果充電樁不能保證,電動車就只是一堆廢鐵?!币幻麡I(yè)內人士對此直言不諱。

此前曾有消息透露,到2014年,充電樁將會在廣州市區(qū)逐步普及。有業(yè)內人士坦言,盡管有此一說,但事實上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制約充電樁建設的因素首先是用地問題,“之前我們提議在東站、火車站及各大地鐵站附近建充電樁,但現在連規(guī)劃都還沒定下來?!庇袠I(yè)內人士指出,一個充電樁占地大概不到五平方米,然而在用地緊張的廣州市區(qū),要騰出這么一點地來建設充電樁似乎變得非常困難。就算選址通過了,接下來還得看政府愿不愿意投錢,“建充電樁和建加油站不同,加油站建成后企業(yè)可以通過收益來收回成本,但充電樁建成后用戶電費是交給政府的,建設方在中間沒有任何利益,所以只能靠政府建設了?!?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