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10月24日訊 9月初以來,“妖鎳”轉眼間已跌至7個半月新低,最近一個半月跌幅高達20%以上。分析認為,中、歐經濟放緩壓制基本金屬,鎳庫存大幅增加令供應過剩擔憂揮之不去,短期鎳價仍處于震蕩尋底過程中,但印尼禁止鎳礦出口的影響會逐漸體現(xiàn)在全球鎳供需層面上,仍預計明年會出現(xiàn)短缺從而提振鎳價。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鎳期貨周四收報15145美元/噸,最低下探至15011.50美元,創(chuàng)下今年3月4日以來的最低水平,自9月8日觸及的階段高點19930美元下跌超過22%。A股方面,華澤鈷鎳(000693.SZ)和吉恩鎳業(yè)(600432.SH)同期跌幅也高達15%左右。下圖為倫鎳期貨日K。
富寶資訊鎳分析師王學雷接受大智慧通訊社采訪時表示:“倫鎳大跌至3月以來新低主要歸因于以下三點:擔憂中國經濟回落壓制工業(yè)金屬需求,基本金屬價格下行壓力大;LME鎳庫存持續(xù)大幅增加,市場擔憂鎳供應過剩狀況短期難以扭轉;國內鎳礦庫存維持高位,去庫存過程艱難。”
另據(jù)分析人士指出,歐洲和中國經濟放緩令投資者感到擔心,同時中國的融資丑聞促使企業(yè)在市場上拋售鎳和其他金屬。
在中國港口出現(xiàn)金屬融資丑聞之后,貿易商紛紛拋售原本用于貸款擔保的庫存金屬。在青島和蓬萊港的交易員被指控騙貸后,銀行收緊了以工業(yè)金屬作抵押的信貸發(fā)放。受此影響,投資者紛紛出售持倉來償還債務或者減少庫存。
鎳的用途涉及建筑、家用電器等各個領域,使得這種金屬的市場需求與全球經濟增長狀況密切相關,經濟形勢低迷是鎳價下跌的一個因素。
就在新的供應上市之際,需求卻在減弱。在需求疲弱、中國金屬融資丑聞帶來影響之際,分析人士估計最近中國每月精煉鎳出口量增至約18,000噸。相比之下,過去五年每月平均出口量約為3,000噸。
菲律賓的鎳出口令供應過剩的局面進一步加劇。該國取代印尼成為中國最大的鎳礦石供應國,今年前八個月對華出口增長了26%。新興市場疲弱的需求也阻礙了鎳價的反彈。在莫迪當選總理后,印度在基礎設施和其他鋼鐵需求較大的行業(yè)的支出低于預期。
對于后市,王學雷表示,“上述因素仍未見明顯好轉,短期鎳價仍處于震蕩尋底過程中。對鎳價中長期依然看漲,LME鎳庫存大增不會持續(xù)太長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尼禁止鎳礦出口的影響會逐漸體現(xiàn)在全球鎳供需層面上,仍預計明年會出現(xiàn)短缺?!?/p>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幅度沒有一些經濟學家此前擔憂的那么嚴重,中國正在利用庫存來彌補印尼供應減少而造成的缺口,可能很快需要從全球市場買進更多的鎳,進而推高價格。與此同時,美洲的鋼產量正在上升,推高這些市場對鎳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