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結構分析 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蓬勃發(fā)展,同時也存在一些痛點,流失率問題相對比較嚴重。用戶購買智能可穿戴設備后,45.7%的用戶在一個月內

用戶結構分析

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蓬勃發(fā)展,同時也存在一些痛點,流失率問題相對比較嚴重。用戶購買智能可穿戴設備后,45.7%的用戶在一個月內就放棄使用,一個月到三個月之間流失率接近70%,短期流失率占比較高。

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用戶流失時間統(tǒng)計

造成用戶流失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功能比較簡單,實用性不強;二是實際續(xù)航能力較低。比如:產品介紹續(xù)航7天,實際用過程中僅為3-4 天;三是手機綁定操作復雜,此外,手機綁定時,要求手機24小時開機,無形中浪費了手機電量;四是信息獲取能力較低,智能可穿戴設備因為體積小,物理承載的信息內容有限,必須持續(xù)連接手機讀取數據,體驗感較差??傮w來說智能可穿戴設備并不是生活必需品。

未來發(fā)展 路在何方?

智能可穿戴設備未來前景發(fā)展一片大好,隨著用戶體驗不斷提升,未來將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另一個問題也值得關注,未來智能可穿戴設備發(fā)展是基于“人文”發(fā)展,還是基于“時尚”發(fā)展?因為伴隨著蘋果手表的投放,奢侈品和時尚品廠商加大智能可穿戴市場投入力度。所以未來發(fā)展還存在分歧——互聯網企業(yè)、科技企業(yè)還是奢侈品企業(yè),誰能雄霸智能可穿戴市場,還有待探討。

此外,智能可穿戴設備能否能代替手機,引發(fā)思考。比如蘋果iwatch,它的硬件配制是單核700兆赫茲CPU,8G的空間,從性能來講等同于一部蘋果4手機。很多人認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會代替手機,就像功能手機的出現取代BB機,智能手機又取代卡片機、照相機等產品,智能可穿戴設備將來是否可以取代手機,或者智能手機兼容部分智能可穿戴設備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可穿戴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