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中國電信行業(yè)研究分析師黃樂平周四下午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中德統(tǒng)一電動車充電接口將使車廠和充電樁成本下降,同時利好消費者。
7月8日,在中國訪華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與工信部部長苗圩一同在清華大學出席中德電動車充電項目儀式。根據(jù)合作協(xié)議,未來中德電動車將實現(xiàn)充電接口標準完全統(tǒng)一。這意味著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將與寶馬、奧迪等德國品牌使用相同的充電設施。
中德統(tǒng)一標準將降低車廠、充電樁成本
黃樂平周四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分析與展望”電話會議中回答大智慧通訊社(微信:DZH_news)提問時說,“中德統(tǒng)一標準最大的好處是,車廠和充電樁成本會下降。目前電動車市場沒起來的原因就是充電樁標準不統(tǒng)一,消費者也不能放心使用?!?
他表示,奔馳和比亞迪合作的騰勢新能源汽車,將為成功打造中國本地電動車奢侈品牌探路。
減免電動車購置稅正面效果待顯現(xiàn)
就國務院減免電動車購置稅的措施,黃樂平說,“刺激效果對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影響比較明顯”,特斯拉作為奢侈品價格彈性不是很大,對于高端市場的影響沒有低端市場顯著。另外,還需要等車型目錄制定出來才能進一步明確。
他指出,2009年,國務院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5%征收車輛購置稅,刺激效果很強,本次減稅“預計有很大的正面效果”。
周三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今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對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包括進口)的純電動以及符合條件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公布車型目錄。
電池產(chǎn)能不足預計需6-12個月化解
黃樂平指出,目前電動車成本的增加主要在電池,電池需求非常強勁,供小于求,投資正在加快。預計電池產(chǎn)能不足還要經(jīng)歷6-12個月的瓶頸期。
他稱,按照工信部預計2020年電動車保有量500萬輛來算,平均每年需求為100萬臺,特斯拉的產(chǎn)能尚不能滿足中國市場一年的需求。
他認為,短期內,由于中國各地爭做示范城市,對電動大巴需求比較強,2015年上半年之前電池需求仍會偏緊,產(chǎn)能不足的情況還會持續(xù)。接下來6-12個月是瓶頸,目前廠家擴產(chǎn)計劃比較激進,已達到原有產(chǎn)能的兩至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