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手機電池會經過130℃的高溫熱濫用測試才算合格。
但在使用時,專家稱超過60℃的使用溫度就值得警惕(手機電池的規(guī)定使用溫度一般都低于60℃),例如手機放置在汽車前擋風玻璃附近溫度很容易超過80℃。
經驗告訴我們,一般手機在使用過程中表面溫度也就40℃左右。但是在長時間播放視頻、開啟導航等情況溫度可能會升高很多。
此時,手機處理器芯片可能工作在60℃以上,這些熱被分散傳遞出機身外;不過一旦手機結構設計不合理,溫度集中到離電池比較近的地方,事情就變得不穩(wěn)定了。有些手機爆炸事故可能就與高溫下使用有關。
另外,低溫下放電時正負極之間可能會析出金屬物質。這個過程較為漫長,而且不可逆;慢慢的金屬會在正負極之間形成冰錐狀物體,可能會刺穿電池,然后發(fā)生起火或者爆炸。專家建議-20℃下就不要開機了,而實際上很多手機也都帶有低溫自動關機的保護功能。比如去年冬天北京最冷的那幾天,就有多個品牌的手機用戶反映在戶外出現(xiàn)手機自動關機現(xiàn)象。
如何減少受傷害機率
在采訪前本來打算問一下“手機電池從剛開始發(fā)現(xiàn)異常到爆炸,我們有幾秒應急時間?”,但從現(xiàn)場看,不同因素引發(fā)的電池爆炸的情況不一,從一兩秒到幾十秒不等,所以我們能做的是盡量減少危險操作。
然而怎么做呢?按照專家的說法不難總結為:比如手機受力彎折得比較嚴重時請盡量別再使用;電池出現(xiàn)鼓脹現(xiàn)象時,請立即通過正規(guī)途徑更換電池;后如果有條件,手機充滿電后還是盡量及早拔下充電器(雖然有有保護電路可以防止過充電,但是電路存在失效的概率);發(fā)覺手機莫名其妙燙了就關機讓它關機“冷靜一下”;零下十幾度盡量別操作手機,對手機好,手也暖和。私下里閑聊,專家戲稱“睡覺時,把手機放洗手間會安全些”(國內外已經發(fā)生多起夜間由手機電池引發(fā)的安全事故)。
電池產業(yè)未來的前景
遺憾的是,電池產業(yè)在未來可見的幾年內可能仍舊不會有突破性進展。如果說電池的發(fā)展軌跡是“首先是在技術方向上取得研究突破,然后再小批量試用以確定其穩(wěn)定性和可行性、最后才是量產市場化”,那么我們現(xiàn)在還處在第一步上,目前在研過程中的新技術距離市場化還有一段很長的路。
也因為此,手機電池仍舊是“安全”和“性能”之間的博弈。每個廠商,都需要時時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