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車展是現行車市的一個縮影。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統 計,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車和自主品牌轎車均出現負增長,市場份額也大幅下降。其中,自主品牌轎車銷售71.5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17.7%,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2.95%。

北京車展:外國輪子中國路 新能源汽車之殤何解?

正在此間舉行的2014北京國際車展上,盡管我國許多自主品牌汽車發(fā)布多款新能源汽車,含金量十足,但眾多合資品牌汽車展臺更為火爆,更多的消費者將觀展的主要精力放在這些展臺。

北京車展是現行車市的一個縮影。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統 計,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車和自主品牌轎車均出現負增長,市場份額也大幅下降。其中,自主品牌轎車銷售71.5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17.7%,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2.95%。尤其是從3月車市來看,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延續(xù)上年9月份以來的下降趨勢。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武常岐對此表示擔憂,他介紹了自己看到的一本書《外國輪子中國路》。“中國路上跑的汽車有70%以上是跨國公司或全球企業(yè)的品牌車,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持續(xù)穩(wěn)定下降,快速發(fā)展的中國汽車市場被合資品牌汽車主導?!彼f。

自主品牌占有率的下降也引起汽車業(yè)界的高度重視。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指出,此前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各走各的道”,2008年后我國加大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的補貼,國外汽車企業(yè)也加大了在小排量、小尺寸和低成本端的投入。

“不過,由于2009-2010年汽車市場的快速發(fā)展,掩蓋了中國品牌汽車競爭力不足的問題。近年來汽車市場增速放緩,使得這一問題暴露出來。而外資品牌在已經表現出來的競爭力背后,仍在不斷努力和投入,因此總體而言形勢不容樂觀?!倍瓝P指出。

的確,一直以來,自主品牌汽車憑借低廉的價格占據著低端汽車市場,中高端市場也基本能夠滿足國外車企的胃口。但隨著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下沉,國外車企與自主品牌進入真正的“短兵相接”。加上政策優(yōu)勢不再等因素,嚴重擠壓了自主品牌的市場空間。

目前,自主品牌汽車雖然不斷進行戰(zhàn)略轉型,但新產品青黃不接。同時,各大城市出現的限購、搖號等舉措,讓廣大消費者選擇自主品牌的意愿不斷降低。

專家同時指出,隨著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市場趨于飽和,我國汽車消費市場逐漸向二三線城市和內陸地區(qū)轉移,這些地區(qū)雖然消費能力有限,但市場潛力仍然巨大,自主品牌尤其需要做好這個市場。

但是客觀看待,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在世界汽車市場上也算是后起之秀,面對著技術起步晚、制造經驗欠缺等不利因素,并沒有退縮不前。尤其在節(jié)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方面,國內眾多自主品牌不斷推出含金量高的新車型,希望能在下一輪市場競爭中“分一杯羹”。

本屆車展上,自主品牌汽車發(fā)布的新能源汽車,也吸引了參展者的關注。比亞迪發(fā)布了全新的混合動力SUV車型“唐”,百公里加速只要4.9秒,從性能、安全、油耗三方面重新定義汽車標準,預計將在今年上市。一汽發(fā)布了首批量產的新能源汽車,充分展示其在節(jié)能環(huán)保與新能源技術方面成熟的技術實力。

“除了科技創(chuàng)新,中國汽車企業(yè)要反思,要戒浮躁,沉下心來做品質?!北本┢嚬煞萦邢薰究偛美罘逯赋?,“后來者居上的韓國汽車給中國汽車業(yè)帶來的啟示,現代起亞的成功經驗就是品質經營,一定要用超出客戶預期的產品品質感動客戶。”

“不可否認,當前市場明顯暴露出了中國品牌汽車綜合競爭力弱的狀況。這一狀況還將持續(xù)一段時間?!倍瓝P指出,政府在采購和資助開發(fā)等方面,應進一步支持自主品牌的發(fā)展。其次,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的品牌太多且繁雜,競爭態(tài)勢十分惡劣。要加強汽車業(yè)的兼并重組,加強自主品牌間的聯合與合作。

專家指出,自主品牌汽車面臨的困難是暫時的,實施戰(zhàn)略轉型、實現產品升級換代,需要一個過程,要付出代價。目前自主品牌進入深度調整期。隨著這些車企完成戰(zhàn)略轉型,產品品質和技術提高,市場競爭力也會隨之提高。長遠來看,中國車市的潛力仍然很大,自主品牌汽車仍有較大的發(fā)展空間和機會。

[責任編輯:中國電池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汽車
能源財經網
中國電池網
自主品牌
北京車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