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電池的尺寸和形狀之外,續(xù)航能力也是一個大難題。每當智能設備新增其他新特性,電池的續(xù)航能力將會經受新的考驗。就拿能跟蹤人體運動和睡眠狀態(tài)的智能腕帶產品而言,一次充電究竟能帶來的電池續(xù)航時間還是太有限。
也許廠商們都忽略了免充電太陽能技術的應用。畢竟不像智能手機那樣總是被放在口袋或者被保護套所覆蓋,穿戴在人體上的設備總是會有充足的時間見到陽光,而柔性的太陽能充電器也已成型。
此外另一種可能的方案就是利用人體機械運動所產生的的能量來為穿戴設備供電,雖說基于人體熱量的自充電方案也是一種選擇,但是考慮到這種設備需要持久貼合在人體皮膚上,所以在舒適感上會大打折扣。
織物傳感器
織物傳感器完全走的是另一種思路,將智能穿戴科技直接植入到服飾之中。即便是最為輕便的智能穿戴設備而言,畢竟都是外界異物,心理上或多或少會有一點排斥感覺。試想一下當你坐在電腦前打字的時候是不是想要把智能手環(huán)脫下來才感到更方便?就筆者而言,每天都會一塵不變地脫下這些穿戴設備睡覺。有的時候在家里似乎忘記了這些智能穿戴設備的存在。就當前看來,智能穿戴設備還遠未達到一體適用、一碼通吃的境地。
目前科學家們正在研發(fā)能夠追蹤運動的光學玻璃纖維。我們假設以智能手機作為今后移動信息中樞設備,將各種傳感器植入到服裝中就可以擺脫被各種穿戴設備「全副武裝」的命運。再大膽地設想一下,服裝制造商完全可以抓住此次大好機遇將各種基于光學玻璃纖維的織物傳感器無縫整合到今后的服裝產品中。耐克完全可以開發(fā)出一款動作感知的運動短褲。
石墨烯
大家應該還沒有忘記本文開頭所提到的石墨烯吧!這可是數(shù)月來大家都在熱議的神奇的新材料,它會永遠改變我們對于萬物的看法。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結構的新材料,碳原子以 sp2 雜化軌道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的二維材料。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它幾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 2.3%的光;導熱系數(shù)高達 5300 W/m·K,高于碳納米管和金剛石,常溫下其電子遷移率超過 15000 cm2/V·s,又比納米碳管或硅晶體高,而電阻率只約 10-8 ·m,比銅或銀更低,為世上電阻率最小的材料。因其電阻率極低,電子遷移的速度極快,因此被期待可用來發(fā)展更薄、導電速度更快的新一代電子元件或晶體管。由于石墨烯實質上是一種透明、良好的導體,也適合用來制造透明觸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陽能電池,可以說石墨烯具有直接植入到服飾的潛力,或者直接通過新材料服裝來實現(xiàn)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