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找到更加科學的補貼方式?!痹?2月23日下午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新聞發(fā)布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談到今年頻發(fā)的新能源騙補事件時表示。
從年初的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曝光,到四部委展開專項督查,再到9月部分嚴重“騙補”典型案例公開,直至本月20日工信部對4家新能源騙補車企進行行政處罰,2016年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而言無疑是一個多事之秋。
圖片來源:騰訊汽車配圖
對此陳清泰認為,有關部門應該找到更科學的補貼方式,例如讓補貼金直接進入到消費者手中的充電卡內,而不是需要從廠家或者經銷商那里輾轉多次,這樣以來可以極大的鼓勵消費者去使用純電動汽車,用的越多補的越多。
“對于一些油電混動動力車型而言,同樣能夠起到激發(fā)用戶更多使用電能的積極性。”陳清泰表示。
他還同時強調,企業(yè)在將電動車作為發(fā)展戰(zhàn)略時不應將競爭力的基礎置于補貼之上,而應直接考慮電動車與燃油車之間的抗衡。目前仍有部分企業(yè)過度依賴政府的補貼政策,這將會使它們在未來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據了解,為使補貼更加精準,四部委近期已提出了調整完善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方案,包括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資金由事前撥付改為事后清算;適當調整客車和專用車補貼方法,設置中央和地方補貼上限,防止出現地方配套補貼標準過高現象;適當提高推薦車型目錄,建立動態(tài)調整機制等。
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共生產42.7萬輛,銷售40.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和60.4%,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