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飛象網總裁項立剛發(fā)了一條微博:“剛才我的小米3接個電話就死了,可換電池的手機還可以扣電池重啟,這個不行。有什么辦法重啟,有經驗的說一下?!?
當天晚上,項立剛再次發(fā)微博稱,“認真說下,小米3總體使用不錯。死機是偶然的。一次死機說明不了所有問題?!?
但來自時代周報記者的調查顯示:周圍多位使用小米手機的消費者表示,小米手機經常有黑屏及重啟現象。但這些消費者的真實吐槽在網上卻很罕見。
與小米手機質量反饋相反的是,小米營銷模式一路高漲,互聯網熱浪中翻滾著的這股小米營銷模式之風,已經刮到傳統行業(yè),小米的互聯網營銷以及互聯網思維已經成了全民學習的榜樣。甚至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也談到,要重視和研究小米模式。
今年4月9日的米粉節(jié)上,小米公司CEO雷軍首次宣布小米營收:2012年,小米銷售手機719萬臺,實現營收126.5億元,納了19億元的稅。真金白銀的數字讓小米公司的估值也達到百億。
社交媒體的興起,給了小米足夠的成長空間,小米論壇,微博,微信,使得小米手機品牌持續(xù)火熱。當下,小米模式已經引發(fā)整個手機企業(yè)的學習和模仿,也為傳統行業(yè)的互聯網改造樹立了新的樣本和全新的玩法。
小米創(chuàng)新的一面值得肯定,但小米的痛點,仍非常清晰。
小米手機被指發(fā)熱嚴重
“小米手機我已經不用了,用了幾天,重啟現象嚴重?!币晃粊碜噪娚绦袠I(yè)的消費者如此說道。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余承東在采訪中,談及小米時,雖然他沒有明確指向小米手機的質量,但他強調:“華為決不能出背部發(fā)燙的手機。”
關于小米手機的質量,項立剛的另一個真實體驗是:“探討一個問題,今天上午有同事給我電話,一直是:您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措娫掞@示卻是有3G網絡,是有信號的。只好重啟才能正常通信。這是什么情況?是移動的網絡問題,還是手機的問題?”這個手機就是小米3。
12月11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項立剛,他表示:“小米手機整體感覺不錯,使用小米手機通話時,發(fā)熱非常明顯,而且基本的通信功能還有待加強,比如打電話時,有一方聽不見。”
手機,說得再漂亮,包裝得再美,但其仍是通信工具。如果基本通信功能不盡如人意,手機的痛點未免太大。
12月9日,時代周報記者給小米公司公關部發(fā)了一份采訪題綱,希望關于手機通信一事采訪小米公司。但小米公關部負責人對此拒絕回應。
在“米粉”的狂熱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小米手機有著獨特的元素,“為發(fā)燒而生”是小米的產品理念。這一理念的背后是對小米手機真實的解讀。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1正式發(fā)布,12月18日,小米手機1第一次正式在網上售賣,5分鐘內30萬臺售完。
熱賣的背后, 2012年小米賺足了眼球。2013年,小米模式風靡大江南北。隨之而來的是微博上大量的吐槽小米手機出現“發(fā)燒”、“黑屏”等現象。為發(fā)燒而生,但手機背部就一定得要燒得發(fā)燙才行?在記者體驗的如vivo、聯想等多款手機中,發(fā)燙現象并不多。
“饑餓營銷”的困境
饑餓營銷歷來是小米看家法寶,指定時間開售,指定時間內必須售罄。讓米粉尖叫同時,也給米粉帶來陣痛。
“對硬件、供應鏈的把控不是容易的事,小米手機走到今天,雷軍有意無意透露出了這種無奈,這些我們也可以感覺到。”去年底,面對網絡上指責“小米2跳票”的眾多聲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深圳手機供應商對時代周報記者談到了雷軍的苦惱。
去年底,雷軍再次來到深圳,與深圳手機圈的同行們作了一次深入交流。不經意中,雷軍對同行吐了苦水。
饑餓營銷的發(fā)明者是蘋果,但手機供應鏈行業(yè)的人士表示,“蘋果對產品要求太高,而且蘋果手機有很多外形、屏幕等方面的工藝上創(chuàng)新,在生產過程中就導致了供貨產能跟不上。但蘋果核心在于高質量要求,是不得己的饑餓。”而小米的“饑餓”,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則更多是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限。
完全不懂硬件、“一窮二白”地進入手機行業(yè),小米的早期經歷人所共知。而供應鏈卻是硬件行業(yè)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連從事多年PC制造業(yè)的聯想,在供應鏈上都不敢掉以輕心。
連聯想集團CEO楊元慶都要親自與供應鏈廠商“搞好關系”,這樣才能保證當泰國水災發(fā)生、元器件產能不足時,聯想的供貨仍一路順暢。在PC行業(yè)積累多年的聯想尚且如此,而完全是新兵的小米,當其進入手機行業(yè)之時,從頭開始積累供應鏈上的人脈關系,這對小米仍是挑戰(zhàn)。
科通集團旗下電商科通芯城執(zhí)行副總裁朱繼志認為,饑餓營銷、期貨手機并非只是小米公司遇到的問題,這是目前智能手機市場風起云涌之際,整個產業(yè)鏈必然面臨的挑戰(zhàn)。“智能手機市場太大了,變化又非???,有很多以前做OEM/ODM的手機企業(yè)開始獨立做品牌”,朱繼志認為,這些企業(yè)基于多年供應鏈上的積累,容易拿到芯片等元器件,會更快出貨。
對于“小米在手機產業(yè)鏈上的把控能力不強,才導致不得不饑餓”的質疑聲,小米公司沒有作出回應。
真實結果是,小米的饑餓營銷,已經讓“米粉”傷心。前不久,備受歡迎的紅米手機讓用戶吐槽不止:“是很便宜,但是搶不到。”小米的饑餓營銷一直以來備受人們熱議,這種線上搶購的方式可以說讓小米公司賺得盆滿缽溢,但始終備受各方爭議。
8月12日的紅米搶購導致這種爭議和質疑在小米官方論壇、 百度 小米貼吧達至高潮,網友紛紛質疑:限量的小米手機是否真正銷售給需要手機的人群,而不是被“黃牛黨”利用各種軟件通過“刷號”搶走,從而利用其他支付平臺獲取利益。質疑聲一度充斥網絡。
不容忽視的是,粉絲經濟在小米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業(yè)內人士表示,小米在營銷層面表現的出色,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粉絲群體,幾乎達到了一呼百應的效果,不過,隨著其他手機品牌的殺入,小米的粉絲經濟走不遠,饑餓營銷也將表現無力。
分析人士表示:“小米手機雖然價格上迎合了大眾,但是產品質量才是重點,打電話的過程中出現死機,太耽誤事,而且,小米手機不好買,國內外這么多品牌手機,我為什么一定要排隊花錢去買小米手機呢?”
目前,粉絲經濟仍占主導地位,愛屋及烏的傾向也是一種必然存在,但是,小米這種讓人厭倦的饑餓營銷長時間停留,可能會讓消費者產生抵觸情緒。
也許,未來的某個節(jié)點,粉絲經濟會瞬間坍塌,屆時,小米又何去何從?
粉絲:小米的護城河
以粉絲經濟為主導,小米借助手機為核心產品,已打造出一個小米生態(tài)圈。小米硬件作為載體、軟件作為通道、服務提供價值的戰(zhàn)略,小米手機處于中控地位,終端通過小米手機控制,內容通過小米手機分享。產業(yè)鏈整合協調。此外,小米產品線不斷向外擴張。
日前,小米移動電源發(fā)布,這是繼小米盒子、小米電視之后的又一款小米產品,據稱,小米也將推出路由器產品。有了小米式營銷帶動的粉絲經濟,每當小米新推出一款產品,都會引來粉絲的“尖叫”,不斷推出新產品,正是小米試圖把這樣的粉絲效應發(fā)揮到最大。
這一切的根本就是小米式營銷。但當下,小米式營銷也面臨巨大挑戰(zhàn)。小米的營銷已經被“中華酷聯”們所“警惕”,當其他手機廠商摸準了小米模式之后,效仿并超越之路已經開始。
11月28日,聯想VIBE Z(K910)上市,聯想在推出這款手機的同時,率先回饋樂粉,舉辦的活動就是“搶Z碼”,樂粉能憑Z碼優(yōu)先購買VIBE Z。這與小米的搶F碼如出一轍。
但光模仿肯定不夠,聯想發(fā)出了不同聲音:我們要玩出聯想式互聯網營銷。在聯想VIBE Z上市之際,聯想集團副總裁,MIDH中國業(yè)務部總經理馮幸高調出任樂粉俱樂部主任。
樂粉,對陣米粉。上任第一天,“馮主任高調宣布:堅持現貨銷售,絕不出售一臺工程機,絕不賣期貨;俱樂部化運作,回饋粉絲。工程機、期貨,這些詞匯的指向非常清晰:小米。除緊隨小米,大力營造“樂粉”粉絲文化之外,聯想還玩起了聯想式的爭議性營銷,以更勁爆的方式吸引眼球,走出不同于小米、甚至更為激進的聯想式互聯網營銷。
而另一家重量級國內手機企業(yè)華為,最近也因榮耀獨立單飛一事而備受關注。余承東直言:“榮耀相當于華為內部有了一個像小米一樣進行互聯網營銷的獨立品牌?!痹谟喑袞|看來,營銷方面學習小米,走電商、互聯網之路,但產品質量上更要沿襲華為一貫傳統,“要有過硬的產品”。此外,打造粉絲文化方面,華為花粉早已開始在各省市建立了自己的俱樂部,“花粉同樣強大?!?
學習并超越,這是當下“中華酷聯”等國內手機廠商的“反小米”之路。也有業(yè)界人士稱,大家都沒有掌握小米的精髓,學習并不容易。
雷軍曾總結過小米的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事實上,這七字訣遠不如小米副總裁黎萬強所說的;“產品營銷皆服務”來得更為務實。不可否認,小米的服務做得非常到位。
全民學小米之際,更需要冷靜思考,小米模式的互聯網思維沖擊,必須給予肯定。但是,小米模式在被多種拆解之后,已經開始有了更多的追趕者。當對手以更強的產品和更創(chuàng)新的營銷方式挑戰(zhàn)小米之時,小米更需要反思。
治好產品質量、供應鏈上的痛點,才有利于小米進一步發(fā)展,也能讓小米模式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