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14日21時12分,中國第一次觸摸了月球。這也是人類第130次探月活動。
嫦娥三號探測器在那個時刻成功落月,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獨立自主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整個落月過程是這樣的:
從15公里高度開始的。大約12分鐘的落月過程中,嫦娥三號依靠自主控制,經(jīng)過了主減速段、快速調整段、接近段、懸停段、避障段、緩速段等6個階段,相對速度從每秒1.7公里逐漸減為0。在距離月面100米高度時,探測器暫時停下腳步,利用敏感器對著陸區(qū)進行觀測,以避開障礙物、選擇著陸點。在以自由落體方式走完最后幾米之后,平穩(wěn)“站”上月面的4條著陸腿觸月信號顯示,嫦娥三號完美著陸月球虹灣地區(qū)。
《南方都市報》劉軍采訪了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部分解惑了登月工程及下一步的用意。
第二階段是實施載人登月,火星軟著陸比月球更容易。
歐陽自遠稱,中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事實上,這僅是我國探月工程的第一階段,待第一階段任務完成后,還將實施載人登月的第二階段和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第三階段計劃。
除探月以外,如要探測其他行星,難度未必比探月更難。歐陽自遠稱,月球與行星探測最大的區(qū)別是行星距離地球太遠,路途飛行時間太長。僅僅以軟著陸技術而言,在火星上軟著陸比月球更容易,月球表面的真空,不能使用降落傘或氣墊;而火星表面有1%的大氣壓,可以使用降落傘或氣墊軟著陸。金星的大氣達到90多個大氣壓,金星表面溫度達到480℃,軟著陸金星特別艱難。著陸器或巡視器降落到金星表面,由于溫度太高,難以正常工作。
月球能源能用嗎?
歐陽自遠稱:嫦娥一號已經(jīng)探明,全月球的月壤層中氦-3含量的分布與資源量,至少有100多萬噸氦-3。假如受控核聚變發(fā)電能夠商業(yè)化,可以滿足全人類至少一萬年的能源需求,而且這將是人類社會長期、穩(wěn)定、安全、清潔、廉價的受控核聚變的能源原料。但是目前而言,運輸材料到月球去建造基地,利用月球能源的經(jīng)濟技術成本太高。
另外,月球確實蘊藏有極其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如稀土、鈾、釷、鉀、鈦、鐵、磷和氦-3,幾乎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目前還沒有必要急著開發(fā)利用月球的礦產(chǎn)資源。科學家有責任事先探明月球蘊藏有哪些礦產(chǎn)資源,它們的分布、品位和資源量,以備有條件開發(fā)利用時提供科學依據(jù)。
(能源利用方面,月球與地球相比最直觀的優(yōu)勢就是太陽能。)歐陽說:月球上的太陽能和地球上的不一樣。月球上的太陽一出來就是半個月,又沒有云,又沒有天氣活動,太陽光直射月球表面,所以太陽能的能量密度比地球大得多。而且月球上沒有任何建筑物,可以無限制鋪設太陽能電池板,而且把它發(fā)的電傳回地球早已可以實現(xiàn),用激光或微波傳輸可以解決。他說,這是最清潔的能源,而且比地球上用太陽能好多了,地球上根本就沒辦法取到那么豐富的太陽能。
還有科學家建議給月球系一根腰帶,腰帶長1.1萬公里,寬400公里,假如說這個腰帶做成太陽能發(fā)電電池板,月球太陽能傳輸?shù)降厍虻氖裁次恢?,都有一個設計,假如說這個方案能夠實現(xiàn)的話,地球上的全人類子孫萬代,什么能源都不要了,足夠了,但是這個工程量極其浩大,只是人類一種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