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這個時候上了央視的一個“當”,我和馬云[微博]上場前,導演說前面比較悶,你們活躍點,逗一逗。我們就隨心開了一個玩笑,沒想到玩笑當真,居然到了一年后的今天還在議論這個問題。
有一次劉世偉教授還問我這個問題,健林,你和馬云還賭不賭了?我說不賭了。沒想到旁邊有一個記者,寫了篇文章說王健林不賭了,認輸了。結果又有人寫了一篇文章,說王健林認輸是不是意味著實體經濟不行了?
下面我就講一個問題,來說明電子商務和實體經濟是可以融合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
萬達的電子商務究竟是什么模式?
第一,萬達電子商務絕對不會是淘寶,也不會是騰訊,也不會是百度[微博],也不會是京東。我們是完全結合自己特點的一種線上線下融為一體的電子商務模式。
今年大概有十幾億人次會進入萬達廣場,我們有準確的光電計數(shù)。比較保守的估計,2015年大概會有接近140個萬達廣場,平均每個廣場2000萬人,一年有超過20億人次會進這個廣場,大概會有上百萬臺車進去。但是這些人是什么人?哪些年齡段的人?他們的消費習慣是什么?他們的消費層級是哪些?并不清楚。我們現(xiàn)在的一些招商和布局還是經驗式的,根據(jù)以往的經驗哪些受歡迎就布局哪些,是這種模式。我覺得萬達可以擁有中國企業(yè)獨一無二的線下資源,有一百多個廣場,接近一百個酒店,過幾年后還有若干個大型度假區(qū),這么幾十億人次來來往往,這么豐富的線下資源為什么不利用呢?于是我們就開發(fā)一個模式,經過一年多的開發(fā)研究,我們的電子商務模式是什么呢?簡單說就是建立會員體系,用現(xiàn)代的移動終端的先進技術,把會員消費的次數(shù)、額度、喜好和所有的這一切東西建立和掌握起來,然后根據(jù)大數(shù)據(jù)來做出分析。根據(jù)這個針對性地來進行下一階段的招商和調整商家布局,就是做這種模式。
怎么能夠做到讓所有的,比如說2015年20億-25億人次進去呢?假如一年一個人進10次,就是2億多人次,怎么保證這一兩億人能夠成為我們的會員呢?這就要研究一個模式。我們做了幾個試點,和幾個廣場商家談判,我們建立電子商務模式以后,這些商家來消費,你們應該拿出1%-2%的貨幣價值積分出來。原來我們以為商家可能會有抵觸情緒,沒想到絕大部分的商家都非常歡迎,因為他們認為這種電子商務模式建立起來以后可能會增加他們的收入,原來賣1萬,現(xiàn)在可能賣1.2萬,它也不差這一兩元錢。你為什么能夠獲得貨幣類的積分呢,不是說你在餐廳吃完飯或者買完一個服裝以后只能在這里消費,你可以在所有廣場任何業(yè)態(tài),在全國所有地方,甚至將來我們還可以開發(fā)出來在酒店、度假區(qū)貨幣的這種積分都可以統(tǒng)一消費,這肯定是顧客愿意注冊的。注冊很簡單,給你一個電子二維碼就行了??傊?,我們研究了一套東西,而且簡單做了一個月的實驗,很受歡迎。
第二,萬達電子商務的模式有哪些?
1、大會員系統(tǒng)。我們現(xiàn)在因為有足夠的線下資源和人流,所以決定從2014年推出以后,力爭三年,最多五年,爭取做到超過一億會員。也許到2020年可能有兩三億的會員,這么大的會員體系一定會有價值了?,F(xiàn)在阿里、騰訊之所以受關注和價值高,就是因為受關注。騰訊的微信別說有三四億人,其實它的微信是虧損的,但正因為這么多人使用,就會產生它的附加值,它的游戲才掙錢。阿里建立電商平臺,同時幾億人在使用,大量的是賠錢的,它的收入還是來自于廣告,所以,我們相信大的會員體系建立起來以后一定會產生它的價值的。
2、大數(shù)據(jù)系統(tǒng)。我們現(xiàn)在研發(fā)了一定的數(shù)據(jù)系統(tǒng),現(xiàn)在我們正在談爭取進入國家統(tǒng)計局的大數(shù)據(jù)當中,因為這個數(shù)據(jù)消費完全可以知道社會上零售商品在銷售服務類是什么特點,銷售數(shù)是多少,這完全是終端銷售數(shù)據(jù),還不同于阿里和騰訊的數(shù)據(jù),這種大的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將來絕對不僅僅是支撐我們自己的需要,將來會為國家的統(tǒng)計或者其他的企業(yè),比如說促銷、新商品的實驗、開發(fā)企業(yè)自己的會員系統(tǒng)提供支持。
3、含金量高。雖然我們有1億會員,可能不如阿里、騰訊的三四億,但這些會員是實實在在的在這里消費的會員,這種會員的含金量是很高的。
這些會員數(shù)據(jù)系統(tǒng)起來以后,它的盈利模式在哪里呢?
1、首先我們這種電子商務成本投入很低,不會像騰訊、阿里、京東投入幾百億才能支撐出現(xiàn)這個局面,我們幾十億就夠了,因為大量積分的費用來自于上百個萬達廣場,看起來很微小的返利的支持,不需要用很多錢搭建,而且萬達廣場還有一個好處,若干年前我們就研究了建立POS機系統(tǒng),當時我們就想不用別人,就用我們自己的,當時我們是想監(jiān)控商家的消費能力消費數(shù)據(jù),現(xiàn)在看來這些投入可能都節(jié)省了。因為投入比較少,我覺得我們的盈利前景是很可觀的,比如,廣告收入,只要是過億會員,賣汽車、賣服裝只要在廣場使用,大的就會有廣告投入。
2、中小商家,一個開餐飲、開電影院的就可以來投放廣告,利用這個交錢消費。很簡單,這個電影院今天上午突然間沒有多少人了,如果沒有這套系統(tǒng),它怎么能夠讓別人知道今天上午這里人很少?電影院的消費和航空公司一樣,進去一個人也是這個成本,全坐滿400人也是這個成本,它怎么能知道呢?如果有這種系統(tǒng),上午一推銷,我用這套系統(tǒng),本來30元,現(xiàn)在15元可以看今天下午黃金(1238.20, 13.30, 1.09%)時段或者晚上黃金時段的片子,立馬人就坐滿了。餐廳也是如此,相信它的盈利是非??捎^的。
3、互聯(lián)網和實體經濟是融合態(tài)勢。剛才我提到了絕對不是有互聯(lián)網沒實體,或者實體只做實體,互聯(lián)網只做互聯(lián)網。我今天講萬達的電子商務的例子就是說明實體企業(yè)也是可以進入互聯(lián)網的,也是可以做電商的。美國前十大電商和歐洲前十大電商全部是實體企業(yè)做的,之所以在中國會出現(xiàn)沒有實體做得這么大的電子商務,是因為中國的服務終端和物流配送不發(fā)達造成這種機會,美國實體經濟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統(tǒng)完全成熟了,所以,一做電商實體企業(yè)上百億美元收入都做自己的電子商務。線上線下的差距最多就只有十個百分點,只有在中國才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我覺得今后發(fā)展的結果,實體企業(yè)可以同樣來做自己的電子商務,線上線下結合。我也相信大型的電子商務公司和以后發(fā)展的電子商務公司也會重新來做線下實體企業(yè)。阿里現(xiàn)在也在做物流,物流不就是實體經濟嗎?它為什么做物流,要不然支撐不了雙十一、雙十二這種東西了。所以,我最后的一個觀點,我相信十年、二十年后可能不會有單純的電子商務公司和單純的實體企業(yè),一定是相互融合。
所以,我的結論是可能到2020年,到我打賭那一天的時候,大家都會活得很好的,就看你是不是創(chuàng)新、是不是適應形勢。適者生存。
(此文為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2013央視財經論壇”演講內容)
對話
王健林:最關注政府審批權改革
作為富豪企業(yè)家,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一言一行都頗受關注。12月10日,在“2013央視財經論壇”,王健林在回答央視記者回答時表示——去年12月,他與阿里巴巴[微博]創(chuàng)始人馬云在“央視年度經濟人物”頒獎現(xiàn)場提到的億元豪賭只是玩笑。此外,王健林表示萬達集團將進軍電商,“可能很快會與馬云有一個合作?!?
“可能和馬云有個合作”
記者:去年你在年度人物中和馬云打了一個賭?
王健林:我跟他純粹是一個玩笑,去年參加節(jié)目的時候,上臺的時候導演跟我說,讓我們兩個聊一聊,熱鬧一點,我們整了一個笑話出來,就當真了。我不覺得我們兩個真的賭什么東西,而且我還告訴你,我們兩個可能很快還有一個合作。
記者:是要打算進軍電商行業(yè)?
王健林:我們已經在搞,12月底就該推出來了。
記者:會把房子放網上賣嗎?
王健林:不會不會,房子放網上賣的可能性不大。
記者:有報道提到萬達業(yè)務的“第六大產業(yè)”。作為萬達董事長,可否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第六大產業(yè)”?
王健林:“第六大產業(yè)”是一個新的模式,我們希望做一個線上新的產品。12月24日我們有一個試上線,會有一個發(fā)布。
“最關注
政府審批權力的改革”
記者:近期備受關注的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及其《決定》,你個人最關注哪一方面的改革?
王健林:我最關注的是經濟體制改革,當然政治體制改革也關注,但是進展沒有預想那么快。
記者:具體地講,哪一塊你最為關注或者最為期待?
王健林:就是政府審批權力的改革,放權。
記者:你認為,我們現(xiàn)在改革最大的阻力來自于哪里?
王健林:來自于利益集團,放開讓民營企業(yè)去弄就比較困難。
“轉型升級
不全在大佬身上”
記者:你對中國房地產業(yè)到海外投資,怎么看?
王健林:未來十年,可能世界上前一百大的房地產公司都是中國的,現(xiàn)在全球前20個都是中國的,這是肯定的。
現(xiàn)在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在想轉型升級,我就想轉型升級的決定性力量是什么呢?其實,不是我們這些大佬,也不是大企業(yè),關鍵是看中小企業(yè)或者小微企業(yè)能不能轉型升級。而這些小微企業(yè)、中小民企最大問題是什么呢?就是融資難。
記者:融資難一直是外界比較關注的話題。
王健林:我講一個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我1992年年底,實際上是做政府的一個工作,政府先去搞,搞到一半搞不下去了。我運氣不好,剛剛接完,12月份中央就發(fā)了一個六號文件,停止房地產一切融資。我把活接過來了,出了這種事情,當時老百姓覺得承諾是就地蓋房回遷,幾千個老百姓輪流鬧事、靜坐、示威。后來,市政府出面開了一個會議,請幾家銀行,說畢竟這個活不是我自己先接過來的,說開一個會,先給我融一點資吧,其中有一個行長答應說,得借,還不多,兩千萬到三千萬。就為了這筆貸款,我前后跑了50多次,最后人家也不愿意見我。當時說不在,早上去堵,他從別的門走了。后來我到他家去堵,我在底下,他就不下來了。那個困難啊,那個屈辱啊。我在走廊上一站一天,他不出來見我。我當時非常后悔,我說為什么要逞這個英雄?就是說民營企業(yè)融資,當時是極其困難。內擠外壓之下,我大概8天沒有睡著覺,開會的時候我都暈倒了,后來被緊急送到北京醫(yī)院神經內科,治幾天治好了又回去了。后來把這個事情平息下來了,這個片區(qū)沒有掙著錢,但是最后把這個事情解決了。
我說這個意思是什么呢?民營企業(yè),中小企業(yè)的困難,不在這些大佬身上,如果中國能夠把這個解決好,中國的民營企業(yè)、小微企業(yè)轉型能夠成功,我們國家經濟可能才能真正興旺。如果不關注中小企業(yè)、小微企業(yè),可能我們國家經濟永遠也不會走得更好,因為畢竟80%的就業(yè)還需要靠這些。
我今天講這個故事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體會到民營企業(yè),今天我走到這里,我當時受了這個罪,遭了屈辱以后,當時立志,我說這一輩子一定要做得讓別人瞧得起我,現(xiàn)在算是蒙對了。
我們這些大佬都有責任,在政協(xié)里面,每一屆我都說解決中小企業(yè)融資困難,融資難、融資貴的故事,給大家講這樣一個故事,是想說這些企業(yè)真正關系到我們國家的未來和轉型升級。大企業(yè)其實很多都轉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