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把目光都聚焦特拉斯的新能源汽車上,國產品牌比亞迪自然少不了市場的關注。
近期,比亞迪公布了上半年的業(yè)績,1-6月份,比亞迪營業(yè)收入為260.4億,其中凈利潤4.27億,同比增長了25倍。不過,投資者們對比亞迪給出的“紅包”并不領情,比亞迪H股當日大跌,盤中跌幅超過7%,而A股自8月26日以來連續(xù)三日下跌。截止8月29日,比亞迪收報33.18元,離8月23日的收盤價35.96元已經跌去將近3塊。
業(yè)績如此之好,為何投資者不買賬?聰明的人從財報中看出了門道。
去年同期,公司利潤的較低,2012年1-6月份比亞迪凈利潤僅為1627萬元,上半年比亞迪4.27億的利潤中有3.2億為扶持與補助資金,如此算來,比亞迪整體的利潤不足一個億。
所以,比亞迪中報中顯示,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32億元,同比大降163.54%。
這一點上,比亞迪與特斯拉的盈利結構不謀而合,在過去,特斯拉在經歷了多年的巨額虧損之后,一季度實現盈利,背后原因復雜。究其原因,“政府補貼規(guī)模的增加是其背后最主要的推手”。
有了政府補貼,比亞迪業(yè)績出現歷史性漲幅;有了政府補貼,特斯拉扭虧為盈。
但政府補給不會一直存在,去掉這部分資金幫忙,我們來分析下比亞迪的各項業(yè)務情況:
1.資金鏈緊張。上半年比亞迪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3.0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4.31億元驟降近一半,現金只有48.93億元, 只占流動資產的五分之一,可見比亞迪的資金鏈已相當緊張,公司承受風險的能力并不高。
2.產品結構下移,單車均價出現下滑。公司中報披露2013年上半年汽車銷售約25萬輛,同比增長24.7%;汽車產品收入為136.7億元,同比增長17.8%。因為S6和G6銷量占比下降,公司產品銷量結構下移,單車均價從去年5.9萬元下滑到5.3萬元。而往往毛利率較高,均為中高檔車。
3.光伏業(yè)務仍持續(xù)虧損。公司上半年二次充電電池及新能源業(yè)務銷售收入26億元,同比增長13.9%。其中鋰離子電池增速較高,鎳氫電池持續(xù)下滑。光伏業(yè)務產能利用率低,仍處于虧損狀態(tài)。光伏產業(yè)持續(xù)多年拖著比亞迪的后腿,這種趨勢還將持續(xù)。
高增長背后,比亞迪的隱憂多多。比亞迪在中期業(yè)績中預告,首三季度公司凈利潤將達到4.3億至4.7億元,即第三季賺3000萬至5000萬元,這一業(yè)績相比第二季的3.2億元簡直是天差地別。
目前比亞迪傳統(tǒng)汽車在汽車業(yè)務方面銷售占比53%,仍是主導地位;而總裁王傳福賣力站臺的新能源汽車業(yè)績卻平平,并不出彩。和特斯拉一樣,比亞迪一邊拼命吆喝著新能源汽車的前景,一邊卻不得不依仗政府補貼贏得業(yè)績。
據說,特拉斯在中國的預計售價在60-85萬之間,而比亞迪即將推出的新能源“秦”系列轎車估價也在18萬左右, 高昂的購車成本和極不完善的硬件配套設施,緊緊的束縛著新能源車的銷量。如何尋找一條盈利之路,在政府大肆補貼的同時也能贏得受眾追捧,成了擺在馬斯克、王傳福面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