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蘋果一樣,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并不體現(xiàn)在技術配件、制造能力上,而是集中于突出的工業(yè)設計和資源整合能力。 特斯拉是誰?炒股票的人,可能比造汽車的人知道得更多。 今年一季度,這

像蘋果一樣,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并不體現(xiàn)在技術配件、制造能力上,而是集中于突出的工業(yè)設計和資源整合能力。

特斯拉是誰?炒股票的人,可能比造汽車的人知道得更多。

今年一季度,這家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宣布扭虧為盈,隨即迅速成為科技創(chuàng)造利潤的新代表,其股價也在18個月內實現(xiàn)了翻倍,財報公布后的三天內上漲超過50%。不僅如此,“特斯拉概念”迅速引起全球股市騷動,相關概念股紛紛普漲,在A股,比亞迪、均勝電子等電動汽車概念股也走出一輪耀眼行情,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受遠隔重洋的“特斯拉旋風”震動。

成立僅十年的特斯拉汽車,專門生產純電動豪華汽車,先后在美國市場推出了雙門超級跑車Roadster和四門豪華電動跑車ModelS。今年一季度,特斯拉銷售ModelS車型4900輛,超過原先預定的4500輛的目標,銷售營收為5.5億美元,同比增長27倍。預計二季度北美地區(qū)交付車輛超過4500輛,2013全年全球交付量從2萬輛上調至2.1萬輛。

在當前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熱潮普遍降溫的情況下,特斯拉為何一下子成為新偶像?像蘋果一樣,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并不體現(xiàn)在技術配件、制造能力上,而是集中于突出的工業(yè)設計和資源整合能力。電池管理系統(tǒng)的應用是它的一個核心優(yōu)勢,它用了手提電腦電池一樣大小的鋰電池,能夠集合數(shù)千節(jié)鋰電池提高電動車的續(xù)航里程。而由于特斯拉塑造了高端先鋒品牌形象,產品定價較高能夠減少成本壓力。和特斯拉同一個老板的新能源公司,能夠為其提供充分的充電網(wǎng)絡。這些因素促使了特斯拉一時成為市場新寵。

但特斯拉目前的成功更多的還是表現(xiàn)在資本市場。作為一家汽車公司,特斯拉也是剛剛起步。如果忽略其出色的工藝設計和品牌營銷,特斯拉揭示的一個趨勢可能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高端汽車比普通大眾產品更能夠打開市場,因為富人群體能夠承受更高的價格,可以買一款先鋒科技產品玩一玩。而悖論也恰好在這里。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稱,鑒于特斯拉的顛覆力量,其營收從2012年到2016年將增長十倍,從2012年到2020年增長30倍,從2012年到2030年增長60倍。但要實現(xiàn)這樣的業(yè)績拉動股價持續(xù)上漲,特斯拉需要迅速轉變?yōu)橐患掖蟊娛袌銎嚿a商,在今后7年達到30萬輛的汽車銷量。也即是說,特斯拉需要成為汽車市場上名副其實的“apple”。

這顯然是有難度的。如果不計較成本,一些汽車制造商能夠提供一輛很好的電動車產品,但現(xiàn)實是目前的純電動車產品都有令人難以接受的身價,并且產品本身還不夠吸引人。這將是純電動汽車在很長時間內都將要面對的尷尬境地,難以向市場提供比燃油汽車更出色的產品價值,將阻礙其市場化進程。

在目前國內大城市中,由于汽車限購政策的實施,能夠享受限購政策“綠燈”和大額購買補貼的純電動車產品,可能會成為一部分家庭的第二輛車,用于短途代步。但如果純電動汽車無法承擔正常汽車的產品價值,包括旅行體驗和性能體驗等,那其市場規(guī)模就很難躍升。在出租車等公共領域,純電動車將能夠爭得一席之地,比亞迪的實踐也說明了這一點,但其市場前景仍不完全明朗,包括市場規(guī)模的拓展,產品的長期實用性也還需要更多數(shù)據(jù)驗證。近日就有日本媒體報道稱,由于電池性能衰退明顯等原因,純電動車可能將退出日本出租車市場?;蛟S國內汽車制造上也可仿效特斯拉的發(fā)展路徑,但目前哪個車企又能夠擁有那樣出色的品牌理念、整合能力,能夠制造出一輛超級跑車?

“特斯拉旋風”,因此可以推高股價,但暫時還難以在實際市場掀起純電動車熱潮。它只是揭示了純電動汽車完全是一條可以實踐的道路。在純電動車的熱潮漸趨降溫之后,更能適應市場現(xiàn)實需求的混合動力汽車則可望在國內車市真正登場。近期傳聞的節(jié)能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也可能回歸到對混合動力汽車推廣更有利的措施。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網(wǎng)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wǎng))”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wǎng)或本網(wǎng)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wǎng)微信
特斯拉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