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電動汽車的發(fā)展速度沒有像我們想象得那么快,但是并不意味著在電池方面進展緩慢,所以,我們還是看到了很大的進展?!?,3月27日,三星SDI中大型電池事業(yè)部總裁鄭世雄在2015博鰲亞洲論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的選擇”分會場作出上述表示。
鄭世雄表示,如果你看一下鋰電池的進展,我覺得這個進展是很大的,如果看一下鋰電池的能源密度,每里特250度,比四年以前提高了三倍。因為電動汽車的發(fā)展速度沒有像我們想象得那么快,但是并不意味著在電池方面進展緩慢,所以,我們還是看到了很大的進展,當然,我們還要繼續(xù)努力。再回到原來的問題,為什么電動汽車沒有想象得發(fā)展得那么快?我覺得原因可能是大家預期太高了。電動汽車要克服什么樣的挑戰(zhàn)?從四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首先是一次充電以后的航程,第二個是配套的基礎設施,第三個是價格,最后一個是充電的時間。四個方面都在取得進展。一旦到了臨界點以后,我覺得電動汽車會有很大的突破。
以下為鄭世雄發(fā)言實錄:
主持人武衛(wèi)強:我想聽聽三星的鄭總關于電池的看法,因為在過去媒體可能認為一百多年來世界上的電池沒有很大的突破,依然是鋰電池的時代,三星目前和寶馬建立了很大的合作,三星在電池領域是怎么看電池的革命的,到底有沒有一個變化?
鄭世雄:如果你看一下鋰電池的進展,我覺得這個進展是很大的,如果看一下鋰電池的能源密度,每里特250度,比四年以前提高了三倍。因為電動汽車的發(fā)展速度沒有像我們想象得那么快,但是并不意味著在電池方面進展緩慢,所以,我們還是看到了很大的進展,當然,我們還要繼續(xù)努力。再回到原來的問題,為什么電動汽車沒有想象得發(fā)展得那么快?我覺得原因可能是大家預期太高了。電動汽車要克服什么樣的挑戰(zhàn)?從四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首先是一次充電以后的航程,第二個是配套的基礎設施,第三個是價格,最后一個是充電的時間。四個方面都在取得進展。一旦到了臨界點以后,我覺得電動汽車會有很大的突破。
主持人武衛(wèi)強: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一下鄭總,中國很多IT公司都紛紛進軍進行造汽車的運動,按我們講,三星應該是最有資格造汽車的,按照中國目前的理論,三星有沒有這樣的考慮。我相信小米的手機還沒有賣得過你,但是已經(jīng)開始宣布要造車了,三星為什么沒有這樣的想法,還是在堅持做電池。
鄭世雄: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還沒有進入汽車行業(yè)的戰(zhàn)略的宣布,我只是負責電池方面的業(yè)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