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資報》記者發(fā)現,鵬輝能源實際情況并不如此光鮮,偽高新、募投項目產能利用率逐年下滑、關聯(lián)交易交代不清等問題令其光輝減淡研發(fā)人員不增反減。

鵬輝能源

    研發(fā)人員不達標,資金投入未給力

  身處政策大力支持的新能源行業(yè),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的認定,更自稱為行業(yè)內極少數的能夠完整提供電池綜合應用系統(tǒng)的制造商之一,廣州鵬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輝能源)雖然在行業(yè)中僅排名第44位,但仍在新能源光環(huán)下引人注目。但《金融投資報》記者發(fā)現,鵬輝能源實際情況并不如此光鮮,偽高新、募投項目產能利用率逐年下滑、關聯(lián)交易交代不清等問題令其光輝減淡研發(fā)人員不增反減。

  鵬輝能源從事綠色高性能電池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以鋰系列電池為主,包括一次鋰電池、二次鋰電池、鎳氫電池等產品。招股書稱,公司注重科研,技術研發(fā)實力雄厚,于2008年12月16日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yè),2011年8月23日,公司經審核后被繼續(xù)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yè)。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已提交了2014年高新技術企業(yè)認定的申請,認定工作正在進行中。但是,記者閱讀招股書發(fā)現,鵬輝能源的“高新”本質并不完全符合要求。

  根據招股書,2013年底公司員工總人數為3008人,其中研發(fā)人員237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7.88%,而2014年6月底公司員工總人數為3045人,其中研發(fā)人員202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6.63%,短短半年時間研發(fā)人員減少了35人。

  另外,根據高新技術企業(yè)認定標準,其中必須滿足“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yè)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fā)人員占企業(yè)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但是無論是2013年底的7.88%還是2014年6月底的6.63%均不符合10%的標準,有如此“硬傷”的“高新技術企業(yè)”令人疑惑。

  不止如此,一向號稱重視研發(fā)且在募投項目中擬投資4979萬元建設“研發(fā)中心項目”的鵬輝能源在研發(fā)金額上的投入比例也是連年遞減。

  根據招股書,2011年至2014年1-6月公司研發(fā)費用分別為2078.58萬元、2323.11萬元、2632.28萬元和1198.59萬元,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對應為4.84%、4.27%、3.94%、3.96%。而公司2011-2013年的營業(yè)收入增長率分別為6.50%、26.78%、22.79%。顯而易見,鵬輝能源研發(fā)投入的增長速度遠低于營業(yè)收入增長速度。

  另外,根據招股書,鵬輝能源募投項目中有2個是擴建項目,分別為投資29729萬元的綠色高性能鋰離子二次電池擴建項目和投資4200萬元的綠色高性能一次鋰鐵電池擴建項目。

  根據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1-6月一次鋰鐵電池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18.84%、84.93%、81.45%、74.98%,逐年下滑;鋰離子二次電池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01.16%、103.92%、107.88%、82.68%,雖然2011-2013年比較飽和,需要擴產,但2014年上半年的形勢已經不容樂觀,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

  按理講,擴建擴產項目是因為現有產能飽和、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而為,但鵬輝能源擴建的項目尤其是一次鋰鐵電池擴建項目產能利用率不僅未飽和且呈逐年下降趨勢,是否真有擴建的必要?

  關聯(lián)交易披露不完整

  關聯(lián)交易對于上市公司來說算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對投資者來說也是很關注的問題。但鵬輝能源在關聯(lián)交易的問題上披露不完整令人生疑。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鵬輝能源
IPO

IPO

中國電池網